•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窗》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正文

《窗》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70

概要: 教学目的:1. 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2.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3. 联系生活谈体会,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 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2.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3. 初步学会欣赏小小说.教学方法:1. 诵读法;点拨法 比较、联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002年高考作文陕西有个考生写了一首诗歌在网上炒得很火. 高考作文明确规定不允许写诗歌,可他呢?明确规定不少于1000字,可她只写了209个字,然而这首诗却被评为满分,她也因此改变了中国高考的历史——把高考作文不能写诗歌送进了坟墓。她的诗题目是《打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我认为,在有人眼里,打开窗帘她的内心不仅阳光灿烂,而且还能把阳光播撒到别人的心灵。而在有人眼里,却永远只能面对一堵光秃秃的墙,正如北岛的一句名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下面我们通过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

《窗》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的:
1.  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3.  联系生活谈体会,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2.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  初步学会欣赏小小说.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点拨法 比较、联想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2002年高考作文陕西有个考生写了一首诗歌在网上炒得很火.
     高考作文明确规定不允许写诗歌,可他呢?明确规定不少于1000字,可她只写了209个字,然而这首诗却被评为满分,她也因此改变了中国高考的历史——把高考作文不能写诗歌送进了坟墓。她的诗题目是《打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我认为,在有人眼里,打开窗帘她的内心不仅阳光灿烂,而且还能把阳光播撒到别人的心灵。而在有人眼里,却永远只能面对一堵光秃秃的墙,正如北岛的一句名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下面我们通过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一起去见证人性的光辉与暗淡。
二  作者简介
三  听课文朗读
1.读准字音
俯瞰(  )一泓(     )水禽(       ) 斑斓(     )咳嗽(  )洗漱(      )卡住(       ) 模型 (     )手肘(    ) 扣人心弦(        )
争奇斗妍(        ) 气喘吁吁(        )
    2  画出你认为好的词语
四、整体感知,深入剖析:
1.本篇小说的人物是谁?环境如何?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2.两位病人当时的处境如何?关系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明确:关系融洽----开端。
2.那么,窗外的世界到底是如何的?文章里是怎么描述的?
参考:“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这些商店的右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3.我们可以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番景象吗?
参考: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等等。
4.这些我们又是怎么知道的?
参考:是靠窗户边上的病人讲述的。
5.远窗者听了近窗者娓娓动听的叙述是怎样一种感受?
参考:“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6.为什么那一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啊?
参考:生命太美好了,生命是沉浸在苦水中的甜蜜,是漂浮在泪水里的安详,是溅出浪花的微笑。生命是宝贵的,又是短暂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这个世界多留下美好的记忆。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任何人都强烈渴望自己的生命能长久、平安。窗边的病人所描述的景色是那么的有生命力、有生气,对于一个渴望生命、渴望活着的人而言,简直是太诱人了。
   7.诱人的景象,赋予他动人的渴望;动人的渴望,又令他萌生了可怕的想法。什么想法?
   参考:“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这是小说中惯用的哪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
8.一开始,他还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也竭力不再这么想。但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就反而越强烈,“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参考:由对事发展到对人.   对窗边病人的妒忌,引发了他内心的私欲或自私心理。----发展
9、他的这种私欲有没有影响到他的行为呢?下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参考:他见死不救,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一天晚上,他的同伴突然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为什么作者将同伴的死亡过程写得如此仔细呢?
参考:衬托。
10.你怎么知道他是见死不救,文章里能不能找出最能体现这点的句子或词语?
参考:同伴半夜醒来,呼吸急促,两手摸索着救命时用的电铃按钮。“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置曾为他带来”享受”的同伴的性命于不顾,嫉妒心恶性发作,私欲膨胀,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11.身边的生命消逝了,不靠窗的病人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当他如愿以偿地靠在窗边时,小说的结局竟是如此地出人意料。
参考:“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结尾
五、思考评价、深化主题:
1.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为什么结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参考:靠窗的那位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的心灵之窗是打开的,他的心中有最美的风景。冷漠的心中是不会有春天的,也看不到春天。他的心灵之窗是紧紧关闭着的,就象堵着一堵墙,所以他无法看到那美丽的图景,只能看到那光秃秃的一堵墙。
2.为什么死去的病友要编出如此谎言呢?借此,我们来评价一下这两位病人吧!
参考:第一个病人他渴望生命,对生活有着满腔的热情,所以他幻想出了这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景象,激励自己跟病魔作顽强的斗争,他是坚强的乐观的。同时,在他的心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是善良的、无私的、高尚的。第二位病人也热爱生命,他也有善良的本性,但是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冷酷无情,嫉妒的阴影蒙蔽了他善良的人性本色,自私扭曲了他对生命的诠释。在同伴面前,他显得是多么渺小不堪。
3.分析人物形象
靠窗的病人:关爱他人,心灵高尚    胸怀坦荡    乐观向上   心地善良;
不靠窗的病人:嫉妒心强,见死不救,冷酷自私   冷酷无情   卑劣可耻
4.作者通过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作者通过心理、动作的描写,将两位病人作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读者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心灵一美一丑,一善一恶,在对比中“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表现更为突出。
六.拓展延伸
1.请你为本文写一个结局
2.与本文比较哪个更好?
这句话是躺着的病人阴暗追求的必然结局,也是他丑恶令魂的具体物化,含蓄地显示出卑劣丑恶的灵魂不会找到亦真亦美的境界.清晰地高诉读者,美丽迷人的公园景色是近窗病人心灵的投影,并不存在与窗外.作者不动声色赞美与批判,凝聚于凝练`冷峻的结尾中,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手法:急停,留白,出人意料,情理之中
作用:讽刺了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反衬了无私的人心胸宽广,视野开阔。
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七.挖掘主题
 本文题目是“窗”,谁能谈一下对“窗”的理解?
   内容: “窗”喻指心灵之窗
   结构: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来展开
八. 各抒己见
1.假如病房里又住进来一位病人,不靠窗的病人会做些什么呢?
———他可能会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新来的病人听,并且告诉他那个自私的人就是他自己以此来赎罪、忏悔。
  ———他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会呆呆地看窗外光秃秃的墙。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来的病人会像他一样为了占这个床位而加害他。
———他一直自责、内疚,病情因此越来越重。在临死之前把这件事告诉了新来的病人,以此来告诫人们不可因一时糊涂而遗憾终生。 
———他会像靠窗的病人一样也每天给新来的病又讲“窗外的美景”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喂——出来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