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江南游子”中“游子”指的是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词人自喻,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南宋统冶集团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中作者用了哪几个表动作的词,这几个表动作的词表达作者怎样内心情绪?答:表动作的词是:看、拍、会、登。 “把吴钩看了”,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以物比人,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二、概括总结上阕:上阕由江景到山景到落日、断鸿,最后到人的动作描写,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点明了山河沦陷的苦恨,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合作探究】一、讨论、交流、分析下阕(每组一个问题,意思对即可)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借用典故,描写的对象由景变成了历史人物。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3.江南游子”中“游子”指的是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词人自喻,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南宋统冶集团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中作者用了哪几个表动作的词,这几个表动作的词表达作者怎样内心情绪?
答:表动作的词是:看、拍、会、登。
“把吴钩看了”,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以物比人,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二、概括总结上阕:
上阕由江景到山景到落日、断鸿,最后到人的动作描写,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点明了山河沦陷的苦恨,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
【合作探究】
一、讨论、交流、分析下阕(每组一个问题,意思对即可)
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借用典故,描写的对象由景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①张季鹰乐于归隐。出自《晋书‧张翰传》及《世说新语‧识鉴》篇,是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莼羹鲈脍的故事。这是一个反面典故。
②许汜谋取私利。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是刘备责备许汜求田问舍,不能忧国忘家的故事。这是一个正反两面典故,刘备是正面,许汜是反面。
③桓温慨叹时光流逝。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是桓温经金城见所种柳树而叹年华流逝的故事。这是一个正面典故。
2.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答:①作者用张季鹰乐于归隐典故, 既表明自己所处南宋时的政治环境与张季鹰相似,朝廷也是昏庸黑暗,又表明自己虽处逆境,却不愿像张季鹰那样弃官还乡,为全身远祸而归隐,要不忘国事,努力抗争。
②用许汜谋取私利和刘备雄才大略典故,意在表明尽管自己不被朝廷所用,但也决不会像许汜那样去经营个人的舒适生活,而要像刘备那样胸怀雄心壮志,决战疆场。
③用桓温慨叹时光流逝典故,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愤慨和苦痛。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指代少女。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劝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写出了英雄失落的孤独与痛苦心情。
4.下阕结句在结构上、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作用?
答:诗人的苦恼没有人能够理解,不禁掉下了英雄之泪!呼应上片末“无人会、登临意”的感叹,更深一层地点出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
5.概括总结下阕
下阕用典,直接抒情言志,抒发出作者功业未就、有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恨。
二、学生讨论,形成共识,概括主旨和写作特点。
上阕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景中含情;下阕运用典故,直接抒情言志。
主旨:全词景情结合,用典精当,褒贬分明,通过比兴寄托他对国事的忧虑,对朝廷的怨恨,以及年事已高、报国无门的苦闷。
艺术特点:写景抒情,景情结合;比喻用典,褒贬分明。
【目标检测】
“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这一句既是倒装句,又是比喻句。在赏心亭上纵目眺望,远处错落有致的峰峦,形态优美,像妇女头上螺旋式的发髻和尖细状的玉簪一样。但这美景只是给词人带来了愁和恨。词人不说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说山的峰峦为自己“献愁供恨”,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化身。从表现手法看,这里用的又是什么手法呢?请做简要分析。
答:这一句用的是移情(拟人也可以)的手法。把自己的感情移到了本身不具有感情的远山上,使客观景物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心情。
罗志辉
上一页 [1] [2]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