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人教版八年级教学案例)» 正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人教版八年级教学案例)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742

概要: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 备课时间:2010/11/12【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语言的准确、平实、生动。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链接】1、 课题解读阿西莫夫在《新疆域》一书的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因此,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成为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解释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及形成原因之后,重点说明斯石英的性质为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两篇短文,运用科学发现来为某种理论做佐证,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力以及深入探索的精神。 2、关于恐龙的灭绝。在距今大约23亿一8000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了1亿多年。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竟静静地在地球上灭绝了。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预测:一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人教版八年级教学案例),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   备课时间:2010/11/12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语言的准确、平实、生动。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知识链接】
1、  课题解读
阿西莫夫在《新疆域》一书的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
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因此,南极恐龙化
石的发现,成为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解释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
子及形成原因之后,重点说明斯石英的性质为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
提供了科学依据。两篇短文,运用科学发现来为某种理论做佐证,表现了作者丰
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力以及深入探索的精神。 
2、关于恐龙的灭绝。
在距今大约23亿一8000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
霸地球的生灵。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了1亿多年。但
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竟静静地在地球上灭绝了。至于恐
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预测:一是天气变冷使得恐龙因饥冷死往;二
是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相继肆虐,恐龙们不及逃脱而死去。三是宇
宙中有间隔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恐龙
杀死;四是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3、走近作者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美籍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多产
的作家之一,闻名遐迩,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
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
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恐龙无处不在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上汉字。 

                                               
 领yù(    )  骨gé(    )  鸟臀目(    )   地壳(    )   zhě(    )皱     
xié(    )带    悲cǎn(    )   尘āi(    )   潮汐(    )    jié(    )难   
 二氧化硅(    )   陨(    )石    péng(    )胀    追sù(    )    衍(    )射
天衣无fèng(    )
2.解释词语或加线的字。
(1)遗骸:         (2)追溯:
(3)劫难:         (4)致密:
(5)天衣无缝:      
(6)争论不休_______ (7)人人皆知_______
(8) 泛大陆________ (9)追溯________
3.(1)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国________作家________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
  ________。
(2)我国的“恐龙之乡”是四川自贡(地名)。
二【导入新课】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 理请文章思路
2、 课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四【研读探究、合作交流】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5、本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
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
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
板块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
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
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1.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
2.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中的“漂移”和“迁移”能否对调?为什么?
3.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一问题”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中“这些”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
4.引文中加粗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  二课时
【教学内容】
被压扁的沙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理请文章思路
2、课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探究、合作交流】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四【揣摩语言】
(1)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
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
意这样做呢?
   
五【比较阅读】
从说明角度、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中心思想五个方面来比较阅读
两篇短文。




                                           
六【巩固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追溯( )鸟臀目( ) 两栖动物( )
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
事实,佐证了                                       ;一篇通过对“被
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这表明,思考
问题的角度不同,              也不同。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诗经》两首:氓、采薇(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