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原毁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正文

原毁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433

概要: 制作人:陈士超 审 核:许爱华高二语文教研组2010年3月1-4日学习目标:1. 掌握古文句式句法及文言词汇等 2. 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写作背景: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第一学时一、题目理解 原毁 毁:诋毁、诽谤 专用以推论事理根源的一种文体。 原:推求根源,推究 韩愈“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 《原毁》探求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源 二、整体感知要求:5遍,达到熟读步骤:1、先通读2遍,读准句读。2、以自然段为单位反复读2遍,第二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读1遍。本文论述和探究 的原因,其根源在于

原毁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制作人:陈士超               审 核:许爱华
高二语文教研组
2010年3月1-4日

学习目标:
1. 掌握古文句式句法及文言词汇等 
2. 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写作背景: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第一学时
一、题目理解
    原毁 
毁:诋毁、诽谤 
专用以推论事理根源的一种文体。 
原:推求根源,推究 
韩愈“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 
《原毁》探求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源 
 二、整体感知
要求:5遍,达到熟读
步骤:1、先通读2遍,读准句读。
2、以自然段为单位反复读2遍,第二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读1遍。

本文论述和探究           的原因,其根源在于          ,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人;不怠不忌,毁谤便无从产生。
文章先从正面开导,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然后将不合这个准则的行为拿来对照,最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通篇采用        手法,有“古之君子”与“      ”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         ”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     ”的比较,等等。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画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三、积累
第一段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责:                                 重:
周:                                 待:
轻:                                 约:
译文: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求:              所以:                 是:
译文: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以:                                    就:
译文: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译文:

 
第二段 
详:          廉:        自取:          以: 
欺于人:                  少:            已: 
不足称:                  用:            计: 
图:            闻:            谓:        身: 


第二学时
第三段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应:             与:                    然:
然:                     是: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是故:                     修:
译文: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有作:          存:                 几:               理:
译文:





《原毁》脉络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揭示“毁”的                                  
根源:                                                
危害: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论“毁”与“国治”)







四、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文是在第三段,那么,文章为什么要从“古之君子”说起,它与中心论点又有什么内在关联?






2、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3、 提炼文中古人的智慧。
如:“责己也重以周”——严于律己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云南的歌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原毁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 原毁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2. 原毁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原毁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原毁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原毁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原毁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