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雪》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正文

《雪》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840

概要: 一、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二、学习重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三、学法指导:《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四、学习过程课前自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一)了解作者作

《雪》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三、学法指导: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四、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
(一)了解作者作品
1、鲁迅,原名      ,字     ,他是现代著名的     家、      家、      家。
2、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        》,两部小说集《          》和《          》。
(二)掌握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      )笑   褪(     )尽   朔(     )方   凛(    )冽 (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三)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能流利朗读有情感地朗读。
(四)初步感知
1、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3、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五)我的问题:
课内研讨:
(一) 自学反馈
师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 精读课文
1、 仔细研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3)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2、学生齐声朗读第4至6段思考:
(1)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

(4)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3、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课后拓展
两片秋叶 
                                 陈薇莉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虞美人》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