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范文写作总结报告党政报告关于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正文

关于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10-16 17:37:38]   来源:http://www.51jxk.com  党政报告   阅读:8300

概要: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调控指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到20xx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以内。 “十一五”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重大的发展机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我们实现“十一五”时期又快又好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央明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绝不会动摇、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西部地区发展步伐不会放慢,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为“十一五”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

关于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标签: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党支部工作报告,http://www.51jxk.com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调控指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到20xx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以内。
   “十一五”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重大的发展机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我们实现“十一五”时期又快又好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央明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绝不会动摇、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西部地区发展步伐不会放慢,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为“十一五”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又快又好发展的经验,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基础打得扎实,已经站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新的起跑线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强烈愿望,为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全市上下抢抓省委省政府把XX确定为贵州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的机遇,大力推进XX综合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旅游业实现大发展大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将进一步增强信心、振奋精神,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把富民兴安的宏伟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做好“三农”工作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遵循“规划先行、群众自愿、政府支持、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机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穿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为关键环节,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重要保障,增强农民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加快改变村寨面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搞好规划;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完善机制,形成合力;分类指导,分级抓好试点示范。强力推进农村党支部活动有阵地、基层干部有报酬、业务运转有经费、提升素质有远教的“四有”工程,进一步实施好每村办一个科技示范样板点、办好一件群众最欢迎而又能办的实事、培养一名种养业科技带头人、培养一名大学生的“四个一”工程,巩固和扩大有保洁队伍、有堆放垃圾的场所、有管理制度的农村环境整治“三个有”工作成果。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形成具有XX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步格局,取得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突破性进展。
    (二)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的政策,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三农”倾斜。不断提高耕地质量,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实施“沃土工程”,提高坡改梯质量,完成坡改梯20万亩,搞好“烟水配套”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有效灌面13.5万亩,力争建成人均0.5亩基本农田。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切实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综合利用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逐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三)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确保粮食年均产量保持在75万吨左右。把生态畜牧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来培育,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质量安全和畜产品市场体系,抓好小区养殖和规模养殖,加大引草入田和草地改良力度,力争到201O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23亿元,肉类总产量达到20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坚持走精品农业的路子,在大力实施“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形成“多乡一特、多村一品”格局。制定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集中力量发展油菜、蔬菜、烤烟、脱毒马铃薯、茶叶、中药材、山苍籽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一批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和知名品牌。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建立基本覆盖县区、乡镇、村的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加快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转变。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四)深入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把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因地制宜、因户制宜,采取项目带动、易地扶贫搬迁、长期救助等扶贫方式,切实搞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三项重点工作,抓好旅游扶贫等工作,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帮助低收入人口稳定提高生活水平,努力抑制因灾、因病返贫。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争取信贷扶贫资金,整合用好各类涉农资金。继续实行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引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帮助贫困群众进一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新增教育、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设置初中的乡镇基本建成一所寄宿制初中。全面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问题。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推动农科教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加快以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乡镇基本建立起综合文化站和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在全面完成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基础上,启动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成乡镇卫生院的房屋改造和基本设备配置,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力度,使50%的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力争覆盖率达80%以上。继续加强乡村计划生育设施建设,加强计生人员培训。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加快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沼气工程和改厕、改圈工程,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程序和补偿机制,解决好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巩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成果,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切实做好化解乡村债务的工作,为减轻农民负担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林业产权制度、供销社体制、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二、围绕建设XX综合旅游区的目标,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
   (一)加快综合旅游区建设步伐。抓住建设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的机遇,按照“走进XX、走进自然、走进历史、走进文化”的旅游发展定位,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在进一步发展自然风光游的基础上,开发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大力推广农业生态旅游和工业旅游。以黄果树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精心设计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空间。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接待能力。高起点规划建成黄果树旅游城,加强黄果树、龙宫和格凸河风景区的深度开发,加大屯堡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力度,大力推进花江大峡谷、夜郎湖、普里山、斯拉河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按规划加快红枫湖南片区的开发建设步伐,完善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关岭国家地质公园、平坝恐龙遗址等场馆建设,全面完成高等级公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工程,推进关岭国家地质公园和中国南方锥状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申报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评定一批市级风景名胜区。加快旅游环线建设,提高现有旅游公路等级;加快黄果树机场发展,力争开通一批新航线;加快星级酒店改造建设步伐;建成全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规划建成地方名吃一条街(城)、度假酒店、大型游乐场所、体育公园;在黄果树、镇宁、西秀新区等地建设一批大型地方特色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大力培养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加快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大中型旅行社。加大对外整体促销力度,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全方位开拓客源市场。把黄果树瀑布节、油菜花节办成重要的旅游推介、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平台。把XX建成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度假休闲地,建成具有国内一流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的综合旅游区。到20xx年,接待游客达到800万至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党政报告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党支部工作报告总结报告 - 党政报告
上一篇:XX镇2016年党代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