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指导:怎样使高考作文上档次2» 正文

高考作文指导:怎样使高考作文上档次2

[10-16 16:4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454

概要:B、活用词性。活用词性,就是临时把某一类词转化为别的一类词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情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地活用词性,同样是增强语言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第六、 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如2001年高考作文《家》的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乡;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有时文章老是用整句,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这时就得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之美。第七、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广义的修辞包括炼词、炼句等许多问题;狭

高考作文指导:怎样使高考作文上档次2,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B、活用词性。活用词性,就是临时把某一类词转化为别的一类词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情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地活用词性,同样是增强语言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第六、 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
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如2001年高考作文《家》的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乡;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有时文章老是用整句,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这时就得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之美。
第七、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广义的修辞包括炼词、炼句等许多问题;狭义的修辞是指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①.修辞手段使表达富有文采。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使语言骈散结合,形象鲜明,气韵流畅。音调铿锵有力,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产生一种思辨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或者使文章具有内在的气势,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②.力求铺排取势。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最好侧重排比,兼容对偶、比喻、拟人、引用等其他修辞,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排比可以各式各样,有短语的排比,也有单句、复句的排比,还有段落的排比,交错使用能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铺排”要讲究对事物、事理的“立体透视”,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认知和剖析,避免单调重复。 
     ③.注意修辞新颖。作文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显得文采飞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荷花:“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句连用了通感等修辞手法,新颖灵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了荷花的情态,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④.注重情理美感。修辞,要合乎事物的情理、民族的习惯,要有审美情趣。汉族说“姑娘像花”,藏族说“姑娘像初升的太阳”,蒙古族说“姑娘像小羊羔”,都蕴含着各民族的愿望,都富有美感。如果我们说“美丽的姑娘像狗尾巴草”,那会有恶心的感觉.
 第八、做到文句有意蕴 
    “文句有意蕴”主要是指在叙事、抒情一类的文章中,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文句富有意蕴,启迪人思考,给人以教益。 
     ①.形象表达。运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比如,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与孔方兄无缘”,都颇有意蕴。 
    类比也是一种形象化方法,它通过此类与彼类的对比说明抽象的道理。如:“国画中有    ‘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天空,或烟霭,或流水,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空灵,意趣无穷。……作为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也喜爱‘空白’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 
    ②.注重引用。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能收到言简意丰、增添文采的效果。如:“面对玫瑰的艳丽,‘离离原上草’的我不会叹息;面对高山的峻拔,‘低矮黄沙土丘堆’的我不会自卑;面对别人的荣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我不会忧伤……” 
     但是,禁止以引用代替自己的议论。“引用”仅仅是表达个人观念的手段,不是目的。但是有考生以“引”代“议”,一“引”便万事大吉,造成了缺乏个性、潦草肤浅的弊病。不仅不能为文章增色,反而,暴露出自己思想的贫乏和学识上的无知. 
     ③.移花接木。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以及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传说等,这些材料表现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和总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或哲理,具有永久的魅力。在写作时,恰当地借用,或者作为论据来形象说理,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此予以加工、演绎、包装,即进行再创作……都能增强作文的意蕴。2002年高考有考生虚构了昭君在出塞前心灵抉择的故事,添加了幼蛾赴火等情节,极富意蕴。 
    ④.留有余地。质朴的语言让读者易于理解,平易近人,但质朴绝不等于浅陋。如果能在质朴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让读者深入思考,这样质朴就和深邃结合在一起了。含蓄的语言能使读者体会朦胧美,使文句之中有言外之意。这种暗示的方法也会取得好的效果。别忘了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作品的真正魅力在于是否留下了读者再创作的空间。当作者的创作结束时,正是读者再创作的开始,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如果不能通过你的创作引发读者联想和想像,或是进行再创作的话,那么,这样的作品不是成功的。 
    总之,优秀的文章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这类文章是最受阅卷者青睐的。 
(四)、做到字体工整
1、字体工整的具体要求。
字体工整的具体要求是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质量是考生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判分.现在实行网上评卷,高考的答题卡纸质很好,考生的文章是扫描后存入电脑的,而作文格的线很细,颜色也浅,扫描后看到的主要是字,文格就不清晰了.因此,要求考生文面必须很整洁,书写很规范,笔画很清晰.不写错字、别字和生造字。
2、怎么做到字体工整
第一、考生用的笔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0.5的笔尖效果就可以了.
第二、考生一定要使用考试笔,墨水颜色适中, 扫描后看得清楚。
第三、整篇文章只能用一种字体,每个字都得写清晰,占格不要太满,字体不能太小,否则就看不清.还有,沿着方格底线写字,就没有那么容易扁歪.
第四、做到“三清”:卷面清浩、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做到“三准”:用字准、标点准、格式准。做到三适:大小适中、轻重适度、颜色适宜。
     如果我们的考生能够在考场上严格按以上要求去表达,应该可以确保等级分的理想分数。

 

冯力文

上一页  [1] [2] [3]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资料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考作文指导:怎样使高考作文上档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