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读(六)» 正文

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读(六)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131

概要:小时候吃糖只是为了打发时光,而如今我已是一名成年人,再次品尝时,本来也应该有所思考吧,如今的话梅特有的滋味也毫无改变:在一阵梅香清溢的时刻,酸伴着甜,甜裹着酸,二者总像一对恋人一样,你不多我不少,守护着一份适中的,保持温度的爱情。而它的口味既清淡又凝重,说清淡,是因为它不同于别类的糖果的强烈的甜;说凝重,是因为它的味道丰厚。而这又恰使我想到了中国南北方的特点。北方的气候较之南方更加“硬”,风霜雨雪的洗礼使北方人更加大气、豪爽;而南方则更加温柔,和风细雨使他们具有细腻柔美之 性格。如果说中国是一棵大树,北方人是粗大的树干树枝,而南方人则是枝上簇簇绿叶繁花。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大树生机勃勃。而眼前的话梅糖则是包容二者的最佳境界,带给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一份特殊的韵味。不论你是否喜爱,了解话梅糖,它都会以一种平静的心态等待着你去品尝和玩味。它包容了人们对它的各种态度。有时想想,由从前到现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包容。现代人整天疲于奔命,难得坐下来有所思悟,不如抽点时间,品尝一块小小的话梅糖,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亮点透视】大对小,厚对薄的包容容易理解

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读(六),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小时候吃糖只是为了打发时光,而如今我已是一名成年人,再次品尝时,本来也应该有所思考吧,如今的话梅特有的滋味也毫无改变:在一阵梅香清溢的时刻,酸伴着甜,甜裹着酸,二者总像一对恋人一样,你不多我不少,守护着一份适中的,保持温度的爱情。而它的口味既清淡又凝重,说清淡,是因为它不同于别类的糖果的强烈的甜;说凝重,是因为它的味道丰厚。而这又恰使我想到了中国南北方的特点。北方的气候较之南方更加“硬”,风霜雨雪的洗礼使北方人更加大气、豪爽;而南方则更加温柔,和风细雨使他们具有细腻柔美之  
性格。如果说中国是一棵大树,北方人是粗大的树干树枝,而南方人则是枝上簇簇绿叶繁花。
  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大树生机勃勃。而眼前的话梅糖则是包容二者的最佳境界,带给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一份特殊的韵味。
  不论你是否喜爱,了解话梅糖,它都会以一种平静的心态等待着你去品尝和玩味。它包容了人们对它的各种态度。
  有时想想,由从前到现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包容。现代人整天疲于奔命,难得坐下来有所思悟,不如抽点时间,品尝一块小小的话梅糖,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亮点透视】大对小,厚对薄的包容容易理解,但微小对广博的包容,静止对流动的包容,沉默对喧嚣的包容,此种创意实在是独辟蹊径,非同一般,看似容易最奇崛。作者通过小小一块方糖,映射出时代的变迁,联想到人性的多维,引人玩味,发人深思。(孟邻)
  天堂之辩
  河南一考生
  某年某月某日。天堂书屋。
  青衣青卷青灯,关云长正襟读《春秋》,忽见孔子踱来,慌忙拜倒:“先生所编《春秋》瞿冠古今,铄灼千秋,真乃字字珠玑,句句精辟。只是后生有一事不明:我屡按《春秋》行事,不敢稍违,何故时时碰壁?”
  孔子轻轻一笑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春秋》毕竟为我一家之言,岂能至善至美?云长文韬武略,旷世奇才,凡事须有主见,相信自己,且莫一味听取他人意见。”
  “先生此言差矣!”
  马稷不知何时闯进屋来:“想我当年若听王平之言,何致失守街亭,千古遗憾!人莫要尽信自己,须广听谏言,多听他人意见。”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黄庭坚乃是那般懒洋洋,想我好友苏东坡,若只听他人之言,而不信自己之才,则何得《石钟山记》?依我之见,自信为先!”
  “鲁直之言,平不敢苟同!”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屋角传出,众人无不起敬,只见屈原缓缓来到众人前,“滔滔汨罗江水,悠悠已是千年。千年前郢城里,怀王狂妄,不听老夫之言。一朝身死国灭,郢城并入秦界。此可谓闭目塞听之过也!”
  谢玄仍那般矫健,疾步过来,向屈原拜道:“前辈之苦,晚生亦恨,而前辈之言,晚生不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众口纷纭,百家之言。一人虽微,何以立足?一事虽小,何以纳言?激流之中,自身方最牢;百家争鸣,须听己一言。万般品质,自信犹可贵;千股洪流,顾己方为先。”
  “诸位听我一言!”此言一处,原本喧闹的天堂书屋霎时静寂,只见顾炎武起身正色,对众人言道:“自信诚可贵,纳言不为过。大凡圣贤之人,无一不知人纳谏。古往今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帝王,一代名君,何以成就一代伟业?何以逐鹿问鼎中原?原因无非有二,其一,自信果断,刚毅不乱;其二,虚怀若谷,善听谏言。有自信而闭目塞听,则为狂妄自大,尽信他言而没有主见,势必处处受绊,稍有不慎,即为千古之憾。古曰,君子处世,当有自信,又不排斥群言。既相信自己,又要善听正确意见!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连连叹服,关云长心中释然,天堂书屋记下了群贤精辟之言。
  【亮点透视】过去的就成了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以天堂书屋为背景,给故事的发生布下了严肃的气氛,话剧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各个历史名人的有序出场自然推动情节的发展和讨论的展开。文章一改摆事实阐述道理的方法,变为让论据活生生地自己说话,显得灵活、生动。从整体上看,文章新鲜之处很多。
  一把生锈的锁
  河南一考生
  这是一个僻静的小镇,小镇的东头有一个很深的巷子,巷子的尽头有一扇铁门,门上有一把锈迹斑斑的锁……
  他七十岁了,身体依然硬朗。一天傍晚他来到了东头的巷子口但他没有进去。今天早上他刚说要到巷子尽头看一看,儿孙纷纷反对,有的说那里太阴森,有的说您一大把年纪了走那么深的巷子累着了怎么办。反正总之是不让他走去看。他依然徘徊在巷子口。还不时向里望望。什么也看不见。终于他叹了口气走了。
  他五十岁的时候,一天在与妻子散步时,不知不觉竟来到巷子口,他一时来了兴趣,非要让妻子跟自己走进巷子里看看,妻子也不忍扫他的兴,只好同意,两人便顺着走了进去,巷子两边的墙壁上长满了青苔。走了一会,他们便看到远处有一扇铁门,这时妻子说累了,这里也没什么好看的,回去吧!他知道妻子身体不好,他认为这里也没什么好看的,于是他们又退出了巷子。
他三十岁的时候也是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一天与朋友聊天时聊到了那个小巷,他对那个小巷非常感兴趣,当从朋友口中得知那个巷子没人走到过尽头,他决定冒冒这个险,他顺着青石小路走着,离那扇门也越来越近,他看见了那把锁,它锈迹斑斑,越来越近了……他忍住激动的心情,终于走到了那扇铁门前,可锁却锁着,他失望地推了推门,门动了动却没有开,“见鬼吧!”他骂了一句悻悻的走开了。
 
  他六岁时与小朋友在巷子里捉迷藏,为了不让小朋友找到,他一直向巷子深处跑。一口气跑到那扇铁门前。他很好奇地摸了摸铁门,一看又有门缝。他笑了笑便使出吃奶的劲,门被他推开了。他跑了进去里边是满院的鲜花与果树,院子的中间还竖着一个木牌“欢迎前来游玩,请随便”。他高兴极了,伸手摘了一个大苹果。咬了一口,真甜!
  正是一把锁,锁住了你的自信,锁住了你的心灵,也锁住了你通往未知领域的道路。但愿我们还能保持孩子般的天真与自信。
  【亮点透视】作者用倒叙的形式叙述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故事。主人公七十多岁身体硬朗却徘徊;五十岁生活幸福却退却;三十岁事业有成却悻悻走开;六岁天真无邪却用吃奶力气推开了那扇门。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自信随岁月逝去。文章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指实实在在的锁,另一方面指心灵上的锁,生动形象。
  擦亮眼睛,听贤人意见
  河南一考生
  一日,吴王夫差遇见唐玄宗李隆基,说起臣子进谏之事,二人长吁短叹,感慨颇深。
  夫 差:李老弟啊,我是糊涂人啊。子胥对我一片忠心,竟被我当成狼心狗肺,倘若当初听了他的话,斩了西施这个祸水,灭掉越国,也不会害人害己,便宜了勾践那小子!唉,子胥,朕不听你的话,无颜面对你及吴国民众啊!
  李隆基:夫差大哥不要难过,比起你我更愧对我家祖宗和大唐子民。当政前期,我还能唤醒自己的耳朵,虚心听取姚崇他们的话,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可是后来,我迷恋于杨贵妃,整天听他的逢迎话,再也听不进一句意见啦,可那也只是变着法哄我开心罢了。好好的大唐江山,竟被我因这帮小人的“意见”搞得摇摇欲坠。啊!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坚持自己的看法——
  夫 差:你我同样治国失误,但错因不同:我是因为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你在于不辨是非听信谗言。
  李隆基:可不是吗?但怎样才能做到既善听别人的意见又不信谗言呢?
  夫 差:我看咱们不如打开历史明君的电脑笔记本吧,看他们有何高见。
  唐太宗:“亲贤臣,远小人”此诸葛孔明之教导后主也,拭亮你的眼睛,明辨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虚心接受贤士进諫,哈——(笑着离去)
  李隆基:我家祖宗太深奥了,我有些听不明白,让我们看看国外的明智者。
  但 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塞 纳 克:相信一切与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
  ……
  夫差:各种看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我看出共同点了。那就是如唐太宗说的,先辨别出好坏,在基础上要认真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当然最重要的要明辨是非。喂,你懂了吗?李老弟?
  李隆基:懂了!我得马上给现代的人们说说去,让他们吸取历史教训!
  【亮点透视】文章想象新奇,构思新巧。作者超越现实的时空观念,“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巧妙地按排两个亡国之君会晤,通过他们的对话,辩证地阐述了“想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明辨是非采纳良言的主张,切合题意。新颖的对话形式与辩证的哲学思考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资料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让作文在修修改改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