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抓住瞬间,即兴训练。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只有体验生活、捕捉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多事情是瞬间即逝,需要有较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教学生要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做出示范,给学生感性认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作文时才不会出现“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断铅笔头”的现象。3、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写具体。著名作家孙梨也曾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关注现实生活,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三)、读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写好。“丰富语言积累”新课标不仅突出地强调了这一点,而且希望通过规定课内外阅读量,特别是规定背诵篇数的办法,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确实,只有多读多练,胸中有了大量积蓄,当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1、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课文中吸收作文营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模式”初探(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标签:初中作文教学大全,http://www.51jxk.com
2、抓住瞬间,即兴训练。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只有体验生活、捕捉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多事情是瞬间即逝,需要有较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教学生要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做出示范,给学生感性认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作文时才不会出现“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断铅笔头”的现象。
3、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写具体。著名作家孙梨也曾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关注现实生活,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读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写好。
“丰富语言积累”新课标不仅突出地强调了这一点,而且希望通过规定课内外阅读量,特别是规定背诵篇数的办法,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确实,只有多读多练,胸中有了大量积蓄,当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
1、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课文中吸收作文营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理解”书面语言既包括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包括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不光重视指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重视指导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从中汲取作文营养。
2、加强熟读练习,以熟读促理解、表达。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很注重学生的熟读。因为:凡读书,熟则能悟,悟则能化。正如古人所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3、加强迁移练习,促进语言内化。通过熟读、背诵形式语言积累,此后还要经过迁移性练习,才能逐步实现语言内化。熟读迁移阶段引导学生感悟,主要是通过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有了这种悟性,亦必将迁移于表达,使学生懂得分辨语言的优劣高下,逐步达到准确、得体、生动运用语言。
读写紧密结合,是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好的重要基础。因为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准确、得体、生动的运用语言,把作文写好。
四、改革评价方式,师生平等对话
作为一名学语文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评价学生的作文了。我们把许多的时间花在了作文批改上,但实际效益却是微乎其微。因为学生关注的是“优、良、中、差”的等级或相应的分数,而很少有人去读读评语,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就更不用说动笔修改等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了。
学生写完作文心里也会想老师会作什么评价,教师的作文评语往往也显得空洞、让人琢磨不透,不知从何改起,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懒得仔细去看。
新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和有创造性的发展的舞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改革最关键的一环,其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学生能在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在充满兴趣的气氛中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感到课堂是一个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乐园。
由此,作文的评改中,我们提出了运用作文互评法,师生共同进行作文的评改。所谓作文互评法,就是在学生完成了作文草稿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机会,使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评价、修改、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我们开展的作文互评法的操作方法主要有几个步骤:
1、公开展示作文。把学生的作文全部展示在桌上,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翻阅,并规定每人至少看五篇他人的作文。事实上,一些优秀的作文,会被学生竞相阅读。其实,这就是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去伪存真、学长避短),为写作打下基础
2、学生在课题组制定的评价表上写下评定意见。要求学生每看完一篇作文,都要虚心地吸取别人的优点,真正分享他人的成功,同时又要认真负责地指出他人的不足之处。既可以大到布局谋篇,思想立意,也可以小到字词、标点的运用,都可以发表评论意见。意见可以用铅笔写在同学的作文本上,也可以写在其它纸上给他。同时教师也跟学生一样,每天读上几本,既看同学的作文,也看同学的评定意见,以便随时掌握班级的状况。当然,老师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意见,师生同欣赏、共同评定作文,其乐融融。
3、开展评定交流会。当学生对他人进行评定发生困难时,当本人对他人的评定感到困惑、有疑问时,当实施评定的学生与被评定的学生之间发生隔阂,意见难以统一时,怎么办?可以展开交流大会。让学生面对面,自由的、充分的开展交流、讨论,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努力谋求与他人的意见相一致。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而不是扮演指挥者、主宰者的角色。在这样的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能真正投入到活动中,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体现民主平等的精神。
4、举行集体讲评。集体讲评一般安排在作文展示后的一周以后,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
(1)统计学生的阅读量。先统计每个学生读过几篇别人的作文,目的在于鼓励大家多看作文,同时也使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扩大交流面。
(2)让学生推荐自己所读过的佳作。可以是整篇作文,也可以是某一片段、章节或某个句子。读完后要说出你认为好的理由。当然,也可以是毛遂自荐读自己的佳作。这样,能使好的作文得到更大范围的交流。
(3)教师进行总结评定。教师在仔细阅读、评定每个同学作文的基础上,在整体上对全班作文的情况作出一个评定。如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哪些人的作文水平提高了?等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向同学们提出具体的写作要求。
(4)如有必要,学生可进行再次的修改、评定。实践也证明,作文互评法颇受学生的欢迎,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当然,作文评价的范围也可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内,也可进行班级间的学生互评,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提高兴趣,又能扩大作文的交流面,起到博采众长的作用。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感,我们定期组织出版校园文学社刊《顶子山》,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并且利用校园网和学校网站发表学生作品,让学生品尝创作的甘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我校作文教学的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学生作文水平显著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写作新秀,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由于农村环境的闭塞,学生感受社会知识的质和量与城市学生无法相比,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新的途径来弥补这一缺憾,让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有同样的发展潜力。
王阳
上一页 [1] [2]
Tag:初中作文教学,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