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作者:廖永成 纵观如今中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命题启发或写作前提示的影响,直接导致学生思维状态不活跃,思维领域狭小,思维能力欠缺,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少写出具有创新意识、健康个性和鲜明特色的作文。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所造成的学生依耐心理,淡化了独立意识,使学生习惯于在教师圈定的思路模式和规定内进行思维和写作。为了改变这种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我认为在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都需要思维活动来解决,而其中大部分可以运用习惯性思维来解决。但如果遇到新颖、复杂的问题,按照现有的方案或程序无法解决时,则要打破常规,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由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组成。聚敛思维以求同为特色,它要求在弄清各个事物特点的前提下,朝着同一个方向去探索内在的同一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他要求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不同方向去寻求事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教学论文),标签:初中作文教学大全,http://www.51jxk.com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
作者:廖永成
纵观如今中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命题启发或写作前提示的影响,直接导致学生思维状态不活跃,思维领域狭小,思维能力欠缺,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少写出具有创新意识、健康个性和鲜明特色的作文。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所造成的学生依耐心理,淡化了独立意识,使学生习惯于在教师圈定的思路模式和规定内进行思维和写作。为了改变这种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我认为在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都需要思维活动来解决,而其中大部分可以运用习惯性思维来解决。但如果遇到新颖、复杂的问题,按照现有的方案或程序无法解决时,则要打破常规,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由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组成。聚敛思维以求同为特色,它要求在弄清各个事物特点的前提下,朝着同一个方向去探索内在的同一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他要求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由已知到未知,“举一隅而三反”。
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如果学生写出具有自己的特色,即打上自己独特的经历和自己健康的感情烙印的优秀时文,非另辟蹊径,独出心裁不可。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这种创新思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优化知识积累,丰富思维背景。
创新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多,起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就越强。学生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这是他们更为准确和全面地了解客观世界的前提条件。因此,优化知识积累,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我们应该让学生首先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学扎实,但决不可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教师应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的领域,例如,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物的等等。这些知识也可能暂时与当前的学习无关,但它却为日后的创新思维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例如,曾以“路”为题的作文中,有位学生是写自己本人在未来志愿的选择上遇到的波折,表达自己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坚定信念。他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我如果在这条崎岖小路的攀登中,像追日的夸父一样倒在路上,那么就把我这微薄的身躯当作一块铺路石吧。让千千万万艺术的追求者踏着它,去攀登,去奋斗,去摘下那艺术殿堂的美丽桂冠吧!”文章深沉悲壮,感人肺腑。给热以有益的启示和向上的激励。如果作者对自己的这段经历没有深刻的感受,是写不出这样情文并茂、个性鲜明的作文的。这是因为作者在长期生活的积累中深刻感受的产物。学生如想作文时做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就必须拥有教广博的知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如:1、开设阅读信息课。每周一次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并要求做好读书卡片,写好读书笔记,并利用课前时间进行信息交流。2、开辟班级剪贴栏,重点剪贴报纸的社论、短评等各方面的重大成就,先进人物的事迹,优秀时文,热点话题等。3、开展社会调查。结合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向工厂、农村、商店等进行社会调查。如有条件者,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网上阅读。
教师定期给学生规定必读书目,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这对丰富学生思维背景有重大作用。
敏锐的生活感悟力离不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存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封闭浅薄的脑袋,势必迟钝呆滞。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融会新旧知识,可以使人明智,而一个明智的人无疑会更纯粹、更敏锐。所以教师作文教学中要通过种种手段,优化学生的知识积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背景。
(二)、发展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想象力。想象的本质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准确把握和精彩表现,是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它受到思维的控制、调节和支配。创造想象是形象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主要表现。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是有机统一的。
作文需要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因为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灵活性是主要通过联想、想象来实现的。
想象是文学的翅膀,写作常借助想象来拓展思路、抒发情感、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可以说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表达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如果写作中充分运用想象力,有利于拓展思维空间。而综观中学作文,有不少作品只是罗列大而空的情节,只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汇,无生动鲜明的形象,无丰富具体的细节,内容干瘪不充实,文章缺乏深度,语言缺乏活力。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观察和写作时没有能充分地展开想象,使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圈子里,形成一种封闭性思维,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明显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有很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喜欢联想、想象甚至幻想,头脑中有着极其广深的想象潜能。可面对中学生想象力严重缺乏的现状,我们有将如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呢?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日常生活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源。在课余,我们应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接触自然;去观察山川、草木虫鱼;去体验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教育他们做生活的有心热人、勤于观察、勤于思考。我曾让学生每星期录下三句五句妙句,然后集中起来加以品析。在学生交来的句子中就有好些想象奇特,不落窠臼之作。
如一位学生喂鹅时,就突发奇想——“六只鹅丰满的身体对称地挨着,看去像是一朵芍药花的六个洁白无瑕的大花瓣,而那些嫩黄的鹅嘴碰到一处,就是最好看的花蕊了。”再如一位学生形容某同学字迹潦草,写道“他的字歪歪斜斜的,像地震中的一片危房。”还有一位学生把“不必要的担心”比作“干涸的河床上的桥。”
第二、在课堂主阵地上培养。课堂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阵地。那么如何训练呢?
首先借鉴想象丰富的作品。教材中有不少想象瑰丽的篇章。如想象瑰奇、光怪陆离的《西游记》,写妖状鬼,扑朔迷离的《聊斋》等。课堂上训练,我们应指导学生包含激情地去诵读富含想象的文章,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厚积薄发打下基础。
其次采用具体方式训练。1、假设作文。就是假设某种情境,凭借生活逻辑,展开想象去构思。如九九年高考作文题,要求学生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的确 范围,或编述故事,或发表见解,或展望前景。2、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给予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说幻想是创造发明的先导,而培养学生幻想能力对发展其创造想象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平时要有意识的要求学生写点幻想作文,如:“20年后的我”“遨游太空”等。3、延伸作文。看了一部电影或一篇小说,根据其中提供的人物性格和故事内在的逻辑作进一步的延伸。如学生学完了《孔乙己》一文,可以写“孔乙己之死”:学完了《项链》,可以写玛蒂尔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的情景:学完了《小桔灯》,可以让学生写“再访王春林家”等等。4、扩写作文。可以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如九一年高考作文要求把抽象的“圆”想象成具体的事物,写出一个形象具体的画面、镜头或场面;也可以把浓缩的成语、诗句扩展成生动的画面;还可以结合课文阅读,把课文的简略处加以扩展,如根据《为了六十一个兄弟》中老艄公夜渡黄河的情节,加以扩展,补充环境、气氛、细节描写,重点突出老艄公勇搏黄河巨浪的情景。
第三、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鲁迅先生说过:“读书犹如蜜蜂采蜜,如果仅仅叮在一处,那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因此,要想切实高效地培养学生想象力,我们就应把目光投向绚丽广阔的课外阅读世界,引导学生撷英揽萃用心品味,不断增强对富含想象的篇章的感性认识,精心揣摩作者联想、想象的技巧,以促进內化,形成能力。
我采取学生自选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我曾为学生开列了一个读书清单,让学生到图书馆借读,还在班上办了一个阅读栏,把精心挑选的一些想象瑰丽的文章陈列出来,供学生课余阅读、品味。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和扶助,我还特地在课外活动课上辟出时间,当然诵读一些好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品评。
另外,我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好摘录,把题写想象奇瑰的句子拿到作文课上进行交流,以做到互通有无,相互促进。这样能使他们的思维达到一定程度的流畅和灵活,从而产生五花八门、新颖别致的构思和见解。
[1] [2] 下一页
Tag:初中作文教学,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