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二是上下联使用不同的字,但顺读倒读均能读通,有点类似于回文诗,此种联称为反复回文。这种楹联顺读倒读往往会产生联意上的不同。如: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 这副写景楹联把春风吹拂红花送来阵阵花香、细雨滋润春树大地一派澄清的盛景描绘的很细腻生动。如果将该联倒读,则为: 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 联意则变成了蓝天连碧树,春景润春雨;大地红香满,花儿随风舞。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春雨春风中送来的阵阵清香。 十三、用典 如下联: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在当代文人中是制联较多的,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上联是郭老为济南辛弃疾祠的题联,其中“铁板铜琵”、“美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和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和强化作用。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联以蔡锷比周瑜岁在青年而夭,又暗喻袁世凯是曹操;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蔡锷
关于传统对联的一些常识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二是上下联使用不同的字,但顺读倒读均能读通,有点类似于回文诗,此种联称为反复回文。这种楹联顺读倒读往往会产生联意上的不同。如: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这副写景楹联把春风吹拂红花送来阵阵花香、细雨滋润春树大地一派澄清的盛景描绘的很细腻生动。如果将该联倒读,则为: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联意则变成了蓝天连碧树,春景润春雨;大地红香满,花儿随风舞。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春雨春风中送来的阵阵清香。 十三、用典 如下联: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在当代文人中是制联较多的,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上联是郭老为济南辛弃疾祠的题联,其中“铁板铜琵”、“美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和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和强化作用。
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联以蔡锷比周瑜岁在青年而夭,又暗喻袁世凯是曹操;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蔡锷比作李靖。全联用典贴切、自然,令人生发联想。 十四、比喻
这一修辞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种形式。 1.明喻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2.隐喻 谷乃园之宝; 民以食为天。 3.借喻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作。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称“辫帅”。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帽子,“傲霜枝”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这副对联在于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地步。 十五、夸张
请看: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一看就知这是悬挂于酒店的楹联。作者借助于自己的想象,把酒店中酒的威力作了极力的夸张。再看一副名胜联: 声驱千骑急; 气卷万山来。 这是钱塘江观潮亭联。联语以“千骑急”、“万山来”极力夸张潮势之汹涌,“潮”与“骑”、“山”虽无共同之处,但利用“千骑急”和“万山来”之气势,来形容“潮”之涨落之势,在艺术表现上仍给的以真切之感,不愧为写潮佳作。 再如下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此联巧妙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突发联想,借题发挥。作者在夸张的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突出对联的艺术色彩,属于间接夸张。 十六、数字
请看下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此联巧用了数字成对,出句构思奇特,下联对仗贴切,用数应用乘法,合理、自然,而且符合事理。 下联是庐山东林寺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陆修静;“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一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释迦牟尼。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一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夺天工之妙。 十七、方位
常用的方位词主要是“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前后”等。 江西滕王阁有一名联,为清同治进士金桂馨所撰: 大江东去; 爽气西来。 作者抓住滕王阁的自然特点,以最洗练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达到一种超然洒脱、大气磅礴的境界。一“东”一“西”,囊括了事物的独特情韵。犹如一副写意画,给人一种横空出世之感。 再看下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相传此联为乾隆下江南经通州时与纪晓岚相对而成。联句以南北东西入联,此迭字法上联三出“通州”,三现“南北”;下联三出“当铺”,三现“东西”,然而联尾的东西两字在这里也产生了变化,从方位词变成了名词。形同而义变,情味盎然。 十八、联绵
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古代严式对更主张在联绵词中必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例如: 独抱琵琶寻旧曲; 数教鹦鹉念新词。 联中“琵琶”对“鹦鹉”,此联属联绵对。 再如: 入室饮茶,直步可登麒麟阁; 临池染翰,何年得到凤凰台。 联中以“麒麟”对“凤凰”,视为联绵对。 福州春意亭联: 莺啼燕语芳菲节; 蝶影蜂声浪漫诗。
许飞
上一页 [1] [2] [3]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