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三、下面是一些同音字趣味对联。找出其中的同音字,并试着解释对联的意思。①鸡饥吃食呼童拾石逐饥鸡,鹤渴抢浆命仆响枪惊渴鹤。②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③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酒不留零。④雨打沙滩,沉一渚,阵一渚;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⑤天上星,地上薪,人中心字义各别;云间雁,檐前燕,篱边晏物类相同。四、判断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五、判断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A.小题大做立竿见影事得其反不可逾越B.刚柔相济众口铄金弄巧成拙白壁无瑕C.马首是瞻南柯一梦罄竹难书迫不及待D.生杀与夺讳莫如深咎由自取朋比为奸六、判断下面各组词语中有同音别字的一组。A.谴责费用脉络惹是生非B.自诩就序诙谐老态龙钟C.重叠凌厉愕然有案可稽D.推委寥廓抉择为富不仁3.3补充练习解析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同形词的掌握情况,并锻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以及正确运用同音同形词的能力。举例略。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字词的掌握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三、下面是一些同音字趣味对联。找出其中的同音字,并试着解释对联的意思。
①鸡饥吃食呼童拾石逐饥鸡,鹤渴抢浆命仆响枪惊渴鹤。
②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③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酒不留零。
④雨打沙滩,沉一渚,阵一渚;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⑤天上星,地上薪,人中心字义各别;云间雁,檐前燕,篱边晏物类相同。
四、判断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五、判断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
A.小题大做 立竿见影 事得其反 不可逾越
B.刚柔相济 众口铄金 弄巧成拙 白壁无瑕
C.马首是瞻 南柯一梦 罄竹难书 迫不及待
D.生杀与夺 讳莫如深 咎由自取 朋比为奸
六、判断下面各组词语中有同音别字的一组。
A.谴责 费用 脉络 惹是生非
B.自诩 就序 诙谐 老态龙钟
C.重叠 凌厉 愕然 有案可稽
D.推委 寥廓 抉择 为富不仁
3.3 补充练习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同形词的掌握情况,并锻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以及正确运用同音同形词的能力。举例略。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字词的掌握情况。参考译文:简菅之子叫键,很健壮,近来正听命建造马牛之圈。一个姓翦的小人,暗地里用剑挑了一些犍牛的腿筋,把它们弄瘸,就此来挑拨简与键的父子关系。键被贬做贱活,拣木棍石头来加固护栏,肩磨出了茧子,脚也打起了厚趼。奸人翦监视甚严,还暗减键的吃食,于是键的日子更加艰苦拮据。一天,键终于捡到一封请柬纸,写信给父亲简菅来说明情况,语言简短而直白,以求铲除奸人,最后从内衣襟上小心地剪了一条布把信封绑好。键饿了,就煮含碱性的蒹根吃,味道不好,还不小心溅伤了眼睑,他到水边,用细竹筒取水来清洗,正巧遇到一只鹣鸟正用大嘴箝住一条鲣鱼,他过去,对它们说,你们最好分开,彼此要和平。这镜头被简菅看了个真切仔细,见微知著,这足以雪清善良的键有逆反之心的说法。简菅纵马而去,皮囊中插满利箭,灭了奸人翦。
[注释]囝:儿子。槛:畜栏。犍:阉过的牛。翦:姓氏。蹇:使跛足。腱:腿筋。间:离间。践:从事。牮:撑屋使不倾斜,用土石挡水加固。楗:河工以埽料所筑之柱桩。茧:厚皮。趼:脚上的茧子。饯:食物。谏:建议。謇:口吃貌。谫:简陋。戬:铲除。裥:衣服褶子。缣:浅色细绢。缄:封。笺:短信。蒹:草根。睑:眼睑。笕:细竹筒。浅:清浅。搛:夹住。荐:建议。间:分手。检:看见。鉴:借鉴,启发。戋戋:细微。湔:洗雪,清楚。僭:叛逆。见:说法。鞯:马鞍、皮囊。歼:灭。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字词的掌握情况。对联中的同音字有:①鸡-饥,食-拾-石;②饥-鸡,盗-稻,暑-鼠,凉-梁;③贾-假,岛-倒,刘-留,伶-零;④流-留;⑤薪-心;雁-燕-晏。对联释义略。
四、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情况。正确选项是B。其中加点的字均读“lì”。A组中除“盥洗(guàn)”外,其他加点字都读“huàn”;C组中除“雄关险隘(ài)”外,其他加点字都读“yì”;D组中除“谄媚阿谀(chǎn)”外,其他加点字都读“xiàn”。
五、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同音别字。正确选项是C。A组中“事得其反”应为“适得其反”;B组中“白壁无瑕”应为“白璧无瑕”;D组中“生杀与夺”应为“生杀予夺”。
六、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同音别字。正确选项是B。其中“就序”应为“就绪”。
四、专题知识扩展
4.1 同音字词
各种语言都有同音词。如英语“right(正确的/右边)”和“write(写)”,“there(在那里)”和“their(他们的)”,是不同形的同音词;名词“book(书)”和动词“book(预订)”,名词“well(井)”和副词“well(好)”,是既同形又同音的词。现代汉语的有效音节只有1200多个,而汉语的词数以万计,且不断在扩充,这就必然使不同的字或词采用同一个语音形式。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中以“lì”为语音形式的词和语素就有五十多个。合成词由语素构成,自然也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同音合成词。同音词多虽然比较经济,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像现在计算机文字处理时用汉语拼音输入法,就很少没有重码的,这就会给汉语信息处理带来困难。其实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倾向,也就是社会自觉地对同音现象进行调整的结果。
汉语的同音字词中一类是异形同音的。单音节的,如“机、鸡、基、击、肌、几”,“八、扒、疤”,“泛、饭、犯”等。双音节部分异形的,如“经售、经受”,“风口、封口”,“暗示、暗室”等;双音节全部异形的,如“经售、精瘦”,“尝试、长逝”,“敬仰、静养”,“示意、释义”,“附和、负荷”等。
汉语的同音字词中另一类是同形同音的。单音节的,如“花(花店/花钱)”;“光(阳光/光说/吃光)”;“拼1(合在一起;连合:把木板拼起来),拼2(不顾一切地干: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草2(草率,不细致:字写得很草)”。双音节和多音节的,如“刻工1(雕刻的技术:刻工精细),刻工2(从事雕刻工作的人)”;“制服1(军人、学生等穿着的规定式样的服装:学生制服),制服2(制伏:制服了这群流氓)”。另外还有词和语素同音的,如“听1(用耳朵接受声音,词),听2(听凭,任凭,语素)”;“生1(生育,词),生2(学生,语素)”。还有全部是语素同音的,如“捷1(快,“敏捷、捷足先登”的“捷”)”和“捷2(战胜,“连战连捷”的“捷”)”;“戚1(亲戚,“戚友、戚谊”中的“戚”)”和“戚2(忧愁、悲哀,“休戚相关”的“戚”)”。
汉语同音词数量相当多。据一些材料的统计,同音词约占词汇总量的十分之一。同音词的大量产生有各种原因:一是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数量算上声调也不过1200多个,大大少于其他语言,这样难免就有同音的词语。例如词典中第一个语素以“f-”为声母的双音节同音词就有“发愤-发奋”、“发言-发炎”、“凡是-凡事”、“反映-反应”、“废话-费话”、“分红-分洪”、“复合-复核”、“副本-父本-复本”、“富有-赋有”等。二是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发生了变化才相同。例如读“lì”的词当中,“例、利、力”在中古时期就不同音,由于历史音变而同音了。再如读“huà”的“话、化、画、划”,读“yàn”的“艳、验、雁”在中古或声母不同,或韵母不同,或声调不同,现在都成了同音词。这些同音词在现代的一些方言中仍保存着不同的读音。三是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词义分开了,也就成了两个词。例如,“背”,原指脊背,以后物体的后面或反面也叫“背”。后来这个词发展出表动作行为的意义,指“背部对着”(如“背山面海”),从这个意义又产生出“违反”义(如“背信弃义”)。这样,“背”的表名物的意义(脊背,物体的后面或反面)同它的表动作行为的意义(背部对着,违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不明显,一般人已经感觉不到了,所以就成了同音词。
4.2 同音的妙用
同音字词常以其谐音双关而用在歇后语、对联和诗词等文学形式中。
歇后语中有一类,经常利用异形同音字来起谐音双关的作用。例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狗头上插角——装羊(洋)”,“瞎子盖被——反正都是里(理)儿”,“空棺材出葬——木(目)中无人”,“半山崖的观音——老石(实)人”,“二两棉花——弹(谈)不上”,“两代寡妇——没公(功)夫”,“矿山的火车出轨——倒霉(煤)”,“瞎子背瞎子——盲(忙)上加盲(忙)”,等等。
对联和诗词中也经常要用到同音的字词。有时可以运用异形同音字使“联内”字与“联外”字谐音。例如,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指着桌上的果品道出“因荷而得藕”的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下联“有杏不须梅”。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的谐音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作出“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一联,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连)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有时也可以在对联内部运用异形同音字,使“联内”字与“联内”字谐音。例如“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其中的“李(子)”与“鲤(鱼)”、“风”与“蜂”谐音。“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其中的“牧”、“木”与“目”,“梅”、“煤”与“眉”谐音。“移椅倚桐同赏月;点灯登阁各攻书”,其中的“椅”与“倚”,“桐”与“同”,“灯”与“登”,“阁”与“各”谐音。“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其中的“无”与“巫”,“何”与“河”谐音。有时还可以运用同形同音字,使“联内”字与“联外”字谐音。例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这里使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杨、柳两位革命烈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