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例3】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突然”之后补“发现”或“看见”)。【例4】他们就是以这种高度责任感,凡是对人民生活能够带来方便的,都积极生动去做,并且努力做好。 (在“以……责任感”后加上“对待本职工作”) 3、宾语残缺。【例1】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在“现象”后加“的环节”,去掉“现象”前面的“的”)【例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句后加“的现象”)【例3】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句末加“的愿望”)【例4】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缺“价值”) 【例5】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缺“时间”)【例6】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缺
病句辨识教学材料(人教版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例3】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突然”之后补“发现”或“看见”)。
【例4】他们就是以这种高度责任感,凡是对人民生活能够带来方便的,都积极生动去做,并且努力做好。 (在“以……责任感”后加上“对待本职工作”)
3、宾语残缺。
【例1】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在“现象”后加“的环节”,去掉“现象”前面的“的”)
【例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句后加“的现象”)
【例3】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句末加“的愿望”)
【例4】 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缺“价值”)
【例5】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缺“时间”)
【例6】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缺“道路”)
【例7】县委主要负责人亲自叁加了研究和制定全县开展农业技术训练和技术交流的计划,而且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县科学种田经验交流会。 (在“计划”之后加上“的会议”,把“计划”前的“的”字删掉。)
【例8】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 “4万元”后加“的处罚”。)
4、修饰语残缺。
【例1】在这次全校乒乓球比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单女单冠军。(“夺得”前加“分别”)
【例2】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添“农民”做主语,“夏季”做“收获”的定语)
【例3】其中有一件事使我记忆犹新. (在“记忆”前加“至今”)
三、 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就是在一个结构中重复出现某个成分。
【例1】我们要营建更好的、彰显成功人士魅力的好楼房。(去掉后一个“好”)
【例2】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去掉后两个“工作”)
【例3】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去掉“离现在”)
【例4】我们高三年级的同学,在上课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删去后一个“我们”。)
【例5】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删“这些革命战士”)
【例6】你送来的材料已交给打印室,正在进行打印。(删去“进行”)
【例7】按照民主程序,他们选出了自己信任的村长,负责掌握管理全村的行政事务。(“负责”与“掌握管理”语义重叠)
【例8】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 “可以”重复)
【例9】其实这是过于多虑的想法。 (删去“的想法”,“虑”即“想法”)
【例10】我们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删去“的距离”)
【例11】到目前为止的四年多来,他坚持每天早上锻炼四十分钟。(定语多余,删去“到目前为止的”)
【例12】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学校决定实行财政经费分解到班制度。(“不必要的”应删去)
【例13】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被人们所砍光了。(助词“所”多余)
【例14】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因为”或“的原因”去其一)
五、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也就是句式杂糅,其中包括两种情况:
1、格式混用。格式混用就是把两种格式混杂在了一起组成一个句子,造成了句子语义不清晰。
【例1】工作再忙,越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再……也……、越……越……)
【例2】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比……、跟……相比……)
【例3】 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目的是……,……是为了)
2、中途易辙。前后两句话该用同一句式而杂用了不同句式造成句子语义不连贯。
【例1】说起话来,他比谁说得都动听,可是做得却比谁都差。(原句改为“说起话来,他比谁说得都动听,可是做起事来,他比谁做得都差”)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其中包括两种情况:
1、概念不恰当。
①、用错概念。
【例1】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进行革命斗争,他们写的小说、诗歌、杂文以及画的漫画,都成了群众斗争的武器。(“作家”改为“艺术家”)
②、偷换概念。
【例2】人到老年,白发稀疏,皱纹满面。这些表现都是体质衰弱给老年带来的老态。(第一个老年,是指年纪大,第二个老年是指老年人)
③、混杂概念。
【例1】这种船不仅航行速度超过其他船只,并且装备了大炮和各种武器。(武器、大炮概念混杂)
2、判断不合理。
①、自相矛盾。
【例1】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幸免”自然没有死,与“死难者”矛盾)
②、前后句不对应。
【例1】这种很快的生长速度,是和每天喂养时间长短成正比的。(一面和两面不对应)
③、否定不当。
【例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法规,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去掉“不再”)
④、主客倒置。
【例1】在那个时候,报纸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报纸是不会主动与人接触的)
七、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也称歧义,就是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其中有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两种情况。
1、“口头歧义”。口头歧义就是发音相同而意义不同造成的歧义。
【例1】Zhè shuāng xié bù haǎ。(“布”还是“不”)
2、书面歧义。书面歧义就是写出来的句子有歧义。包括“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1)词汇歧义。就是某个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造成的歧义。
【例1】他原来住在这里。(同音词歧义)
【例2】菜不热了。(多义词歧义)
【例3】还欠款4万元。(多音词歧义)
(2)组合歧义。组合歧义指词语因组合而造成的歧义。组合歧义有“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
①、语法结构歧义。
【例1】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两个”是谁的定语)
【例2】我们要进口钢材。(“要”是“将要”还是“需要”)
【例3】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哨兵”的定语是什么)
②、语义结构歧义。
【例1】反对的是少数人。(“少数人”是反对者还是被反对者)
【例2】中山公园松树最多。(“最多”指向“中山公园”还是“松树”)
高天
上一页 [1] [2]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