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此诗很可能作于作者妻子王氏久亡之后,是作者晚年的“自伤之词”。首联两句,可能是由于偶然间听见瑟乐之音而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勾起了对已故妻子王氏当年弹瑟奏乐情景的回忆,勾起了对亡故妻子的深情怀念,也勾起了对自己人生道路、对妻子生离死别的无限伤感。这种易引起诗人伤感的瑟乐奏得愈动人,愈近于当年王氏的弹奏,则使人伤感愈深;而诗人本是不想听到、怕了听到这样的瑟乐的,可现在却偏偏听见了。这里用“无端”一词,很贴切地表现了诗人感情上怕它出现却偏偏出现了的情景,曲折而真实细腻地表现了诗人闻乐生悲的那份感伤之情。至于瑟到底是五十弦还是二十五弦的问题,其实不必争论。因为二十三弦、二十五弦、五十弦或其它数目弦柱的瑟,在当时均有可能存在。就像今日市场上口琴簧舌音孔有不同、手风琴的音键也有不同一样。“五十弦”并非实指,只不过借有关弦数以指所闻见之瑟乐而已。诗人《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梦后作》诗说:“逡巡又过湘灵雨,雨打湘灵五十弦。”“五十弦”,即瑟,也指乐器,泛指音乐。“一弦一柱”也是指瑟乐所奏时引人伤感的每一个音符、每一种意境,换言之,即令人倍感伤情的所闻之乐。颔联两句:“庄生”
李商隐《锦瑟》诗摭谈(人教版高一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此诗很可能作于作者妻子王氏久亡之后,是作者晚年的“自伤之词”。首联两句,可能是由于偶然间听见瑟乐之音而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勾起了对已故妻子王氏当年弹瑟奏乐情景的回忆,勾起了对亡故妻子的深情怀念,也勾起了对自己人生道路、对妻子生离死别的无限伤感。这种易引起诗人伤感的瑟乐奏得愈动人,愈近于当年王氏的弹奏,则使人伤感愈深;而诗人本是不想听到、怕了听到这样的瑟乐的,可现在却偏偏听见了。这里用“无端”一词,很贴切地表现了诗人感情上怕它出现却偏偏出现了的情景,曲折而真实细腻地表现了诗人闻乐生悲的那份感伤之情。
至于瑟到底是五十弦还是二十五弦的问题,其实不必争论。因为二十三弦、二十五弦、五十弦或其它数目弦柱的瑟,在当时均有可能存在。就像今日市场上口琴簧舌音孔有不同、手风琴的音键也有不同一样。“五十弦”并非实指,只不过借有关弦数以指所闻见之瑟乐而已。诗人《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梦后作》诗说:“逡巡又过湘灵雨,雨打湘灵五十弦。”“五十弦”,即瑟,也指乐器,泛指音乐。“一弦一柱”也是指瑟乐所奏时引人伤感的每一个音符、每一种意境,换言之,即令人倍感伤情的所闻之乐。颔联两句:“庄生”句,是指作者年轻时期的美丽理想。作者在其诗文中曾多处以“庄生”自比,多处用到庄周梦蝶的典故。如“怜我秋斋梦蝴蝶”(《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等等。“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里借指少年时期奇瑰美丽的幻想。
“望帝”句则指理想的彻底破灭。据《华阳国志》:“周失纲纪,蜀侯蚕丛称王。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又《蜀记》:“昔人有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鸣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估计唐朝时代民间广泛流传望帝化鹃的故事,故唐人诗中写到杜鹃时往往带有一种悲剧色彩。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群玉《黄陵庙》:“月落山深哭杜鹃。”而值得一提的是诗人自己诗中写到的杜鹃。如《井络》:“堪叹故君成杜宇。”又《哀筝》:“湘波无限泪,蜀魂有余冤。”《井泥四十韵》:“蜀王有遗魂,今在林中啼。”蜀国望帝故君化为啼血的杜鹃,事情出乎人们意料,自然,人们曾在故君身上寄托良好愿望,满腔热血而最终却一切化为乌有。这样看来,人们当初对世事的满怀幻想最终也就完全破灭了。所以这句实际上是借望帝化鹃之事以喻人们(也包括诗人自己在内)梦想的完全破灭,一切均化为泡影。
腹联两句是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也为正直之人遭遇沉沦而憾恨伤惋。“沧海”句用“沧海遗珠”典故。据《新唐书•狄仁杰传》:“(狄)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诗句用此典,含有光明磊落的正直有才之士反遭诬陷黜陟、贬谪沉沦之叹。“月明”当指“明月珠”,是一种晶莹透亮的大宝珠。这里指“明月宝珠”沉沦于沧海之中,根本不被人重视,由此可见社会的黑暗。当时,由于牛、李党争,朝官派系之间相互倾轧,许多有作为有才能的鲠直刚正之士,曾多方受到歧视、排挤,遭到打击迫害。如当时著名的宰相李德裕被贬死涯州,郑亚贬死循州,反对宦官专权的名士刘蕡被贬死浔阳;当时著名的朝臣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温庭筠等,均遭到过贬谪,有的即死于任所。诗人自己虽无意党争,但也由于娶妻王茂元之女而被视为李党,无端被深陷于党争的漩涡之中,生平饱受排挤打击。虽有拔俗才华却久未擢拔,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终生未得重用。“珠有泪”即人间宝珠在流泪,暗喻国家有才华有抱负之士遭到埋没沉沦的命运,也对当时社会提出了控诉。
“蓝田”句指自己的怀才不遇。诗人《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中有“蓝山宝肆不可入,玉中乃是青琅玕”之句,这里作者以蓝田玉自喻。诗句化用戴叔伦“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之语(见司空图《与极浦书》)。蓝田自古产美玉。“玉生烟”,则必良玉。如今良玉并未采出,却在山里化烟,可见其并未为世所重。此指自己满腹才华,却始终未得到当朝者的重用。诗人虽早负才名,少年时即凭诗文出入名宦之家。但很可能由于诗人较为正直,又可能会抨击时事,故为一些权贵们所反感的缘故,其仕途屡遭挫折,终其身只屈身于幕僚之职。所以与诗人同一时代的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之二曾沉痛地感叹:“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里“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也情不自禁地流露了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因而清人薛雪说:“此是一副不遇之血泪,双手掬出”。这话对此诗的思想内容是把握得相当准确的。
尾联:“此情”当是由当前所奏瑟乐而联想到当日妻子生前弹奏瑟乐时的情景。“追忆”一词,明点出是怀念昔日年华正茂之际,夫妻生活和谐、美满、快乐,他们在闲暇之际,一个弹奏“锦瑟”,一个欣赏“锦瑟”的和乐之情,与首二句相照应。如今妻子久已亡故,加上自己在人生仕途上又历尽波折,所以如今一想起“当时”妻子亡故之情,想起自己人生道路的番番挫折,种种坎坷,前途渺茫,仕途无望,故一种“惘然”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仔细品味,此诗由闻瑟起兴,既表现了对亡妻悼念之情,也表现了自己对仕途曲折、怀才不遇、前途无望的极度悲愤之情。
这种理解是笔者读了李商隐诗集之后,根据自己的体味得出的,是否正确,尚有待于方家指正。
笔者以为,李商隐此诗之所以会成为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的未决“公案”,那是由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几方面决定的。
其主观原因:这主要是与诗人此诗中某种缺陷有关。诗人为追求一种娓婉含蓄的艺术美而使其本意的表达却变得含糊了。这主要由于李商隐有些诗用典多,而典故与典故间或典故与本事间,有时又缺乏必要的联系,或者缺乏比较明朗的态度,过于含蓄和隐晦,故而典故的堆砌反而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变得晦涩、模糊了,一般欣赏水平的人往往捉摸不透诗句的原意,致使留下千秋“疑案”。如此诗第三句“庄生晓梦迷蝴蝶”与第四句“望帝春心托杜鹃”之间虽然词语方面对仗极为工巧,但上句内容与下句内容之间却缺乏必要的联系,令人难以捉摸上下句之间到底上是因果关系,还是顺承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而一般的把它们作为并列关系的解释却总是令人觉得不够妥当,不够自然,令人费解。
其客观原因:人们对古代诗歌的认识水平限制了人们对诗句的理解,致使产生歧义,或诠释错误,因而致使众说纷纭。如此诗第五句“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有人认为是合用了“沧海遗珠”和“鲛人泣珠”两个典故,认为非常巧妙。但实际上这样理解时却令人捉摸不定其意旨,或使意思变得更加混乱了。因“沧海遗珠”之事,实际上叹息人才遭诬陷黜陟,有如明珠沉沦于沧海。而众所周知的“鲛人泣珠”传说中,鲛人泣下成珠回报主人,则彰显的是一种报恩的义举,或惊叹平人中有奇才。传说故事本身是有其美丽动人之处的。但这个典故与“沧海遗珠”在内容上是不能相谐的。大约诗人本来未有用 “鲛人泣珠”本事之意,而后来解诗的人误会了,却说是合用了两个典故,且百般穿凿附会。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对此诗的解说造成了一些混乱。世人不知其谬,结果就使人们对李商隐这类有关的诗更加百思不得其解了。其实这是由于解说者的欣赏水平和认识水平有问题而胡乱穿凿附会而导致的以谬传谬的结果。
此外,有的人并未真正全面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内容,并未深入细致地去研究李商隐的有关诗歌风格,而只是根据以谬传谬的一些曲解,或只根据某些评论者对李商隐诗的一知半解甚或是根据自己的某些陈腐观念,便对李商隐的诗歌妄发议论,甚至破口谩骂,肆意雌黄,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
上一页 [1] [2]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