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黄裳认为,方鸿渐“只是那个大时代中的一个小人物,离合悲欢都那么细琐,放在时代大背景下一看,就尤其显得分明。原著用这样一群表现抗日战争中的一些所谓高级知识分子的面貌,实在是非常刻露的。《围城》正是三四十年代出现的一部新的《儒林外史》,挖掘的深刻和表现的细腻都是空前的,在作者笔端的嬉笑怒骂背后,正隐藏着冰冷的严峻。”【7】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曹元朗、李梅亭、褚慎明、高松年、韩学愈,都是当时那个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而这也是社会各种矛盾在人身上的体现。“人生识字忧患始”钱钟书就是通过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来反映他对中国封建主义文化阴魂不散的深切感受,同时也表现出对现代西方社会中的自我异化现象的批判态度,更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媚外”文化及随之而来的人格全面沦丧感到无比忧愤的心情。钱钟书描述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就是希望让国人深刻地认识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正处在怎样的环境,人格发生怎样的锐变,意在警示世人,反省自我,从而开阔出一条新的出路,无论是精神抑或是社会。参考文献:【1】王卫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名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
谈《围城》中的男性群体像(人教版教学论文),标签:语文教学论文大全,http://www.51jxk.com
黄裳认为,方鸿渐“只是那个大时代中的一个小人物,离合悲欢都那么细琐,放在时代大背景下一看,就尤其显得分明。原著用这样一群表现抗日战争中的一些所谓高级知识分子的面貌,实在是非常刻露的。《围城》正是三四十年代出现的一部新的《儒林外史》,挖掘的深刻和表现的细腻都是空前的,在作者笔端的嬉笑怒骂背后,正隐藏着冰冷的严峻。”【7】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曹元朗、李梅亭、褚慎明、高松年、韩学愈,都是当时那个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而这也是社会各种矛盾在人身上的体现。“人生识字忧患始”钱钟书就是通过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来反映他对中国封建主义文化阴魂不散的深切感受,同时也表现出对现代西方社会中的自我异化现象的批判态度,更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媚外”文化及随之而来的人格全面沦丧感到无比忧愤的心情。钱钟书描述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就是希望让国人深刻地认识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正处在怎样的环境,人格发生怎样的锐变,意在警示世人,反省自我,从而开阔出一条新的出路,无论是精神抑或是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卫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名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J】
【3】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
【4】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曹起,试论《围城》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批判,【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
【6】张韵婷.试论《围城》中的弱智知识分子形象【J】广东社会科学,2002.6
【7】黄裳,《从案头到场上——看电视剧<围城>》,《解放日报》【N】1990.12.4
林慧君
上一页 [1] [2] [3]
Tag: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