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五、有追求、求民主、争自由而终于伤逝的妇女形象《伤逝》是鲁迅作品中唯一取材于新式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小说。子君,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以她短暂的爱情史、短暂的理想奋飞和短暂的生命史,犹如彗星一般留下了一串发人深思的光芒。子君是一个娴静、温存而纤弱的女子,即便匆匆一瞥雪莱半身像都会使她难为情地低下头。但这个未脱尽旧思想束缚的中国式少女毕竟不同于封建时代的女子。“五四”新思想、个性主义强劲的风吹醒了她青春的原野。她渴望自由,渴望人际的尊重,渴望爱情的慰藉。当涓生带着“五四”独立自由的理想闯进她的生活时,她几乎如同饥饿的婴儿找到了乳娘,心灵呈现了异彩。她鄙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传统,没有丝毫的门户偏见,与胞叔与父亲脱离了关系,“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宣布:“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中国女子觉醒的呼声,是一向作为男子附属品的中国妇女第一次发出了自觉地向社会要求独立地位的呼声。她抵制着“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追求着志同道合的伴侣,毅然和贫困的涓生结合在一起。她的“大无畏”“只虽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令涓生都为之感
昏迷和强暴中的祭品——解读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论文),标签:语文教学论文大全,http://www.51jxk.com
五、有追求、求民主、争自由而终于伤逝的妇女形象
《伤逝》是鲁迅作品中唯一取材于新式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小说。子君,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以她短暂的爱情史、短暂的理想奋飞和短暂的生命史,犹如彗星一般留下了一串发人深思的光芒。
子君是一个娴静、温存而纤弱的女子,即便匆匆一瞥雪莱半身像都会使她难为情地低下头。但这个未脱尽旧思想束缚的中国式少女毕竟不同于封建时代的女子。“五四”新思想、个性主义强劲的风吹醒了她青春的原野。她渴望自由,渴望人际的尊重,渴望爱情的慰藉。当涓生带着“五四”独立自由的理想闯进她的生活时,她几乎如同饥饿的婴儿找到了乳娘,心灵呈现了异彩。她鄙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传统,没有丝毫的门户偏见,与胞叔与父亲脱离了关系,“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宣布:“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中国女子觉醒的呼声,是一向作为男子附属品的中国妇女第一次发出了自觉地向社会要求独立地位的呼声。她抵制着“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追求着志同道合的伴侣,毅然和贫困的涓生结合在一起。她的“大无畏”“只虽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令涓生都为之感动,有“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于是他们携手同行,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但是,子君反抗的目的“只是为了爱”,为了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所以当目的达到了以后,她便满足了,注意力全集中在生炉子、煮饭、做菜、看鸡、喂狗等家务琐事之中。“我是我自己的”,惟其只有“我自己”,尤其只有“我的爱”,使她不仅忘却了“别的人生的要义”,而且变得越来越浅薄,以至为几只小鸡和“小官太太”房东暗斗。她收起了奋飞的翅膀,放弃了与恶势力的斗争。可封建势力并没有忘却她。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指出,娜拉如果没有取得经济权,不能独立生活,那么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当更大的打击降临——涓生失业时,子君怯弱得无所适从,只得束手就擒,跟着父亲回去了。她的“爱情至上”使她从心灵到行动有别于传统的中国妇女,同时,这又限制了她对环境和生活的适应能力,成为一个天真的新女性。回去之后的她“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而“这路的尽头,又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从上述妇女形象的剖析中,我们不难看见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里妇女卑微地位的了解,他在《华盖集•忽然想到北》中说“我还记得中国的女人是怎样被限制,有时简直牛羊而不如。”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阿拉伯的一个古诗人说,“地上的天堂在圣贤的经书上、马背上、女人的胸脯上。”男人的不断进化,“使女人成为男人永久的终身的活财产”。○11“当新妇被人放到新郎的床上的时候,她只有义务,她连讲价钱的自由也没有,何况恋爱。不管你爱不爱,在周礼圣人名义之下,你得从一而终,你得守贞操。男人可以随时使用她,而她却要遵守圣贤的礼教。”○12政权的残酷、族权的野蛮、夫权的专制、神权的流毒,让中国女性糊糊涂涂的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许多年了,她们除了受人奴役,便是遭人詈骂。“是去找女人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这是尼采的名言。鲁迅先生同许多伟大思想家关注妇女解放进程一样(因为在任何社会里妇女解放都是衡量社会的最好尺度)对封建社会里妇女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极大的同情。他在小说中塑造的这些妇女形象或是族权、夫权统治下的牺牲品,或是封建礼教下的殉葬品,或是神权统治下的祭奠品,或是冷漠世情中的赏鉴品。今天,我们解读这些在无主名无意识杀人团里,在人肉筵席上吃人与被吃的苦难妇女形象,除理解鲁迅先生对几千年里中国社会本质洞幽烛微的认识和对国民灵魂、劣根性的深刻解剖艺术外,我们还要如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所言:
我们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和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注释:
①鲁迅《坟•科学史教篇》
②鲁迅《》
③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④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⑤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
⑥鲁迅《坟•我之节烈观》
⑦⑧⑨鲁迅《坟•我之节烈观》
⑩○11○12《准风月谈•男人的进化》
参考书目:
1、《鲁迅小说导读》魏洪丘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李卓
上一页 [1] [2] [3]
Tag: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