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三种课型操作简介» 正文

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三种课型操作简介

[10-16 16:47:43]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137

概要: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一、作文活动课作文活动课,即通过开展课堂说、写、听、演的活动,训练作文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作文活动课与作文写作课最大的不同有三:一是学习形式不同。写作课是以学生“写文章”为主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内隐的、封闭的、个人的;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听、说、演、写”为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外显的、开放的、流动的。二是组织形式不同。活动课是以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可以随时把握课堂进程,针对出现的问题灵活地诱导学生前行,或者即兴地开发、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把学生引向生活和思想的深处,表达和构思的细处,创境和创意的高处;而写作课是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在老师划定的范围内自主写作,整个过程教师是无法把握和控制情况的,一切要等木已成舟后,再来弥补,显得被动而费时误事。三是学习感受不同。写作课以个体的思维活动为主,缺少思想的碰撞,感受是单一的,乏味的,苦涩的;活动课重视思想的互相激发,感受是启悟的,震撼的,快乐的。因此,作文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

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三种课型操作简介,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一、作文活动课

作文活动课,即通过开展课堂说、写、听、演的活动,训练作文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作文活动课与作文写作课最大的不同有三:一是学习形式不同。写作课是以学生“写文章”为主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内隐的、封闭的、个人的;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听、说、演、写”为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外显的、开放的、流动的。二是组织形式不同。活动课是以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可以随时把握课堂进程,针对出现的问题灵活地诱导学生前行,或者即兴地开发、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把学生引向生活和思想的深处,表达和构思的细处,创境和创意的高处;而写作课是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在老师划定的范围内自主写作,整个过程教师是无法把握和控制情况的,一切要等木已成舟后,再来弥补,显得被动而费时误事。三是学习感受不同。写作课以个体的思维活动为主,缺少思想的碰撞,感受是单一的,乏味的,苦涩的;活动课重视思想的互相激发,感受是启悟的,震撼的,快乐的。因此,作文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

⑴作文活动课模式针对的背景

①作文本身的复杂性。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审题、立意、拟题、构思、选材到具体的表达、书写,每一项都非常重要和辛苦,而其中任何一项的失误都会造成作文的重大缺陷。作文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②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实。作文写作耗时多,频率低(一学期几次),教师在指导上难题多,如随意性强,缺少序列,方法单一,时间仓促等。有的教师干脆收集各类作文,指导学生死记内容或借用别人的框架装自己的观点,给人一种玩文字游戏的感觉,极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再者,作文批改工程浩大,时效性差,不能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还有,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不足(特别是理科学生),生活体验少,素材积累少,每次作文应付完成,很难达到训练的目的。

③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缺失。遍观每年抽查的高考作文,审题出错、笔锋走偏,文体不像、内容平淡等现象比例甚高,其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对,理解材料不准,表达条理不清,语言词不达意等情况比比皆是。而学生在写作上表现出的没有激情和畏难情绪,又直接导致了他们作文思维深刻性、独特性、创造性、丰富性等个性的缺失。如果这些情况不能改变,就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甚至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

⑵作文活动课模式体现的基本理念

①化整为零。既然作文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就对它进行分解,把整体变成一个个部分来进行训练。这就如同训练一乒乓球运动员,将复杂多变的对抗能力分解为发球、接球、前三板、前六板来训练,强化一个个单项能力,从而形成学生整体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②化隐为显。作文是一个内隐的运动过程,为了便于指导就必须让它显露出来。这就一定要让学生把思维的痕迹通过说、演、写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而自我顿悟,可以通过教师点拨来及时纠正错误。这需要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

③创造境界。学习活动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场,产生一种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境界、文学境界、文化境界的氛围,让学生受到人格和精神的鼓舞,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④培养个性。作文活动课要注重激励和鼓舞,培养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表达、敢于挑战,勤于动脑、勤于动口、勤于动笔的良好个性;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善于分析、善于综合等思维品质。

⑶作文活动课模式的操作过程

①课前准备,启动活动。课前将本节课训练点的有关知识下发给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既可减少课堂上讲的时间,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学了即用,既可检验学生自学的情况,又可让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学会领悟。如进行“拟分论点”训练前,教师就可以下发以下资料:

议论文如何拟分论点(提纲,原文5000字)

(1) 议论文只有四个范畴

(2) 议论文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拓展思路,确定观点。

第二步,拟分论点,整体谋篇。

第三步,充分论证,用语严谨。

例文1(根据“提纲一”写成):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例文2(话题“个性”):个 性(从“是什么”拟分论点)

例文3(话题“坚持”):坚持(从“怎么办”拟分论点)

通过这一材料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知识体系,即拟分论点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内心产生了尝试的冲动,为课堂的活动展开奠定了基础。

②课堂开始,控制气氛。上课之始,教师首先要激发热情,然后说明训练目的、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如本节课训练审题,要求把本节课的训练资料放在课桌上,眼看、耳听、口说、笔写,迅速反应,快速作答等。

例如在进行拟分论点训练时,采用以下的试练控制方案:

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分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中的一个展开任务,每个同学都要发言。要求发言组的同学后面发言的同学说出的要点与前面同学说的要点在意思上不重复、不交叉、不包含。如果自认为水平较高的可以晚一点起来发言,自认为水平是全组最高的可以最后发言,自我把握不大的请最先发言。其他听的同学,要认真聆听,等一组发言完了就抽其他组的同学起来总结要点,并抽一部分同学选择自己写文章的分论点。

这就调动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特别激发了每个同学参与发言的热情,让大面积的人都能得到锻炼,且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学生既要出新,又要争先,这就能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达到以一抵十的效果。

③活动展开,把握节奏。一堂课的训练题目一般不少于三个,活动面在90%以上。课堂上要努力形成平等和谐的氛围,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思想,就积极加以表扬,从而激励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探索的勇气。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看,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没有成功的表现,甚至有的回答非常可笑,但从过程看,他们能够参与活动,并积极地投入思考,暴露出问题,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锻炼。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在同学的笑声和老师的点评中,他们会得到平时写作得不到的感悟,对其写作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从发展的角度讲,只要有学习的思考和交流,就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拟分点训练就可以安排:

训练一:诚信 要求从四角度拟分论点,四组齐活动。

训练二:说安 要求从“怎么办”角度拟分论点,每人拟三个分论点。

训练三:苹果里的星星 要求从“为什么”角度拟分论点,人人发言。

这三组训练各有侧重,有话题作文,有标题作文,有材料作文,角度又皆顾了各个方面。

每个训练内容结束后,教师都要做总结,及时强调这一轮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方式可以多样,如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让同学相互评价,由教师来点评等。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的实效和占课堂教学的比例大小。如“分论点是不是不交叉、不包含、不重复”,“意思有无不恰当”,“是不是与中心论点密切联系”等。

④总结要领,指明方向。

每一堂活动课结束时,都要对学生深刻的认识,精彩的语言,机智的思维和新颖的创意给予充分的肯定;关注学生在作文思维训练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强调、明确操作的要领;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在拟分论点结束后,教师作了如下总结:今天的训练,我们掌握了拟写分论点的四个角度和拟写要领,并且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语言运用中还有一定的创新。但仍有些同学没能很好地运用基本要领,那么我这里要说的是:语文学习是磨练心智的活动,喜欢学习语文的人,头脑一定很聪明。让我们带着思考上路,生活中处处留心皆语文,时时在意皆文章。记着:语文学习需要多思,掌握了思维这把剑,人生一定成功。

案例:作文活动课,让思想交流与碰撞

拟题训练

训练背景

课前辅导材料:1.作文拟题的标准和要求。好作文标题的标准:①切题;②正确;③鲜明④深刻;⑤新颖;⑥简洁;⑦有文采。(内容略)2.作文拟题的方法。(内容略)

作文拟题训练材料:

全国第一位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博士生张宗友就读于南京大学时,觉得“自己已经23岁了,再要接受资助是很丢脸的事”,于是他把社会的捐助款一部分转给家乡,一部分留给系里,还有一部分寄给西藏林芝地区一名家庭贫困的小学生。而张宗友每月240元的津贴只够吃饭,他就利用课余当家教、当计算机房管理员、到南大出版社当校对、批阅自考试卷等方式勤工俭学。3年下来,他不仅拿到了学位,而且还资助了上高中的妹妹。他留校任教后带的72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自强的观念,不但贫困生无一失学,就连一些家境较好的同学也在打工,他们主要是希望得到锻炼。

[1] [2] [3] [4]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话题作文“爱”佳作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