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论语〉选读》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苏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论语〉选读》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苏教版高二选修)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585

概要: 《克己复礼》这节集中体现了孔子的礼治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都体现了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礼至高无上的地方,每个人的行为都应该合乎一定的礼仪规范。“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此可知孝顺父母友爱兄长是仁道的根本。在学习这节中,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对此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合乎规范的品行,尊敬师长,理解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基础的,并使学生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在《仁者爱人》中,再次集中阐述了仁者的核心就是“孝悌”与“忠恕”,而要做到仁者有两个途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并且举了一些孔子具体的仁的行为,如“厩焚,子退朝,伤人乎,不问马”、“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等,体现了孔子的仁者情怀。通过《论语》的研读,我相信,同学们会理解为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民族为何屹立五千年不倒的原因,并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二)、在《论语》学习中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的文学性还体现它的陶冶功

《〈论语〉选读》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苏教版高二选修),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克己复礼》这节集中体现了孔子的礼治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都体现了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礼至高无上的地方,每个人的行为都应该合乎一定的礼仪规范。“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此可知孝顺父母友爱兄长是仁道的根本。在学习这节中,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对此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合乎规范的品行,尊敬师长,理解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基础的,并使学生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
在《仁者爱人》中,再次集中阐述了仁者的核心就是“孝悌”与“忠恕”,而要做到仁者有两个途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并且举了一些孔子具体的仁的行为,如“厩焚,子退朝,伤人乎,不问马”、“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等,体现了孔子的仁者情怀。
通过《论语》的研读,我相信,同学们会理解为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民族为何屹立五千年不倒的原因,并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在《论语》学习中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的文学性还体现它的陶冶功能上。如果说《〈论语〉选读》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那么学生进入其中就可以领略到无穷情趣。教师应该着重讲述《论语》所传达的以德治国、克己复礼的主张,仁者情怀、君子之风的价值观,诲人不倦、高山仰止的谦虚风格以及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和谐之道。
《为政以德》告诉我们“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会倒伏。因此,君子的感召作用是强大的,在君子的伟岸前,小人也会自惭形秽为之感化。
《中庸之道》的所阐述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深刻的蕴涵了天地人三者的一种相处之道,那就是和谐,与今天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而和谐的最高统一,就是真善美的统一。
通过对《〈论语〉选读》的学习,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建立高尚的审美趣味,以高尚道德、积极向善为人生的目标。
(三)、在《论语》学习培养人文关怀和悲悯情怀。
《〈论语〉选读》中体现了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怀。象杜甫、范仲淹等关注现实,“心忧天下苍生”的精神,正是这种儒家精神的延续。
孔子在《待贾而沽》中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痛恨死后名声不传扬于后世。为什么呢?因为君子应该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正如一块美玉,是放在匣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到商人卖掉呢?孔子的回答是“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所以,面对黑暗的社会,孔子选择了“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做隐士,而做一个投身洪流的弄潮儿。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清明政治已不在,但是对于百姓的苦难,却始终萦绕在孔子的心中,尽管他这一生是看不到美好的世界了,孔子却永不放弃,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源于对黎民苍生的一种责任感,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仁者爱人》中也体现了这种人文内核和悲悯情怀。孔子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看作圣的境界,怀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同情弱者,推己及人,遇到穿丧服的人、戴礼帽的人以及瞎了眼睛的人,必定肃然起敬,评价管仲有大义而非匹夫匹妇的小义。可见孔子心中不仅有一颗同情他人苦难的心,更有一颗宽容博大,以人类幸福为己任的心。
正因为孔子有着这种感天动地的悲悯情怀,所以他执著,所以他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动荡前,宽广有容,和平慈悲,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而是与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情怀超越了贫富与阶级、国家与民族的界限,使人们关注那些苦难的同类,关怀同情弱者,是真善美的结晶。孔子正是这种至善的体现。

《〈论语〉选读》在新一轮课改中,选入我们中学课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在教学中以工具性为基础,将人文性是附着其上,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古典文化的春风化雨的熏陶中,以仁为内核,德为高标,义礼智信为准则,健全人格体系。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正确、熟练、有效的分析文字作为基础,精研字词句章,品读《论语》充满哲理的绚丽语言,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而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领悟作者深寓其中的感情和旨趣,对人生社会的关注,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徐时芳 .谈谈教学《〈论语〉选读》理解和感悟.      
[3]《〈论语〉选读》课文         语文出版社出版  2007年6月
[4]《〈论语〉选读》教师用书     语文出版社出版  2007年12月
[5] 倪文锦.我看工具性与人文性[J].语文建设,2007.(7-8),4.
[6] 于丹.〈论语〉心得》.出版社:中华书局        
[7] 方智范.谈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与“语文性”[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2006.(7-8)
[8] .浅谈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 网文
[9] 王尚文.新课程的当务之急[J].语文建设, 2006.(3),5.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文化人心中的偶像——诸葛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论语〉选读》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苏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 《〈论语〉选读》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苏教版高二选修)
  2.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山东光远中学 王新伟...
  3.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4. 《〈论语〉十则》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5.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6. 《〈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
  7. 《〈论语〉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
  8. 《〈论语〉选读》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
  9. 《〈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10.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
  11. 《〈论语〉选读》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
  12. 《〈论语〉选读》之《沂水春风》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选修)
  13. 《〈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论语〉选读》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苏教版高二选修)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论语〉选读》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苏教版高二选修)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论语〉选读》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苏教版高二选修)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论语〉选读》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苏教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