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 正文

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882

概要:27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月如钩",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究竟是深院“锁清秋”还是寂寞“锁清秋”,因为情与景已妙合,不必细分了。28"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29、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30到了兰亭,山水依旧,只是世事浮沉,人物已非。此曲走出古人阴

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27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月如钩",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究竟是深院“锁清秋”还是寂寞“锁清秋”,因为情与景已妙合,不必细分了。
28"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29、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30到了兰亭,山水依旧,只是世事浮沉,人物已非。此曲走出古人阴影,全赖最后一笔振起:虽然逝者已矣,风流不再,但是诗酒文章却如同此山此水一样长留世间,千古流传。
31思念之情。
32夕阳、残霞、秋水、寒雁;都是冷色调的意象,能更好表现作者凄凉的心情。
33典雅与通俗相结合:前几句用书面语,很有文彩,表现的诗人悠闲赏景的情形;而后两句是口语,在“呀呀”的叫声中不能悠然自得了,唯恐雁儿飞远听不到自已的心声,心情急切之间脱口而出的必是口语了。

上一页  [1] [2] [3] [4] [5]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研究我校学情,探索教学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