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 正文

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882

概要: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答案:.(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2)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

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2)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案::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⑵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⑶“为拂绿琴埃”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傍晚     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8、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广东卷)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荒村与古寺   断霭与流莺   生与语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山东卷)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单元练习
一课文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表现琵琶女出来时复杂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与琵琶女相怜相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的句子是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4《登高》描写空间阔远时间永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6《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书愤》全是名词组合成诗句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虞美人》中把愁写得生动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鹊桥仙》中赞美爱情天长地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声声慢》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3、诗歌第一、二两句中是怎样将景物进行衬托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诗人的境遇,说一说作者极力状写灿烂美景的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刘十九①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②。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 ①刘十九:刘是姓,十九是排行。是作者的友人。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米酒上面的菌丝,因细小如蚁,微现绿色,故称“绿蚁”。醅(pēi):未过滤的酒。
15、这首诗表达的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前人说这首诗“极富生活情趣”,你同意么?请具体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①。
[注释] ①谙:熟悉。第一个姑:指婆婆。第二姑是丈夫的妹妹。
17、 这首诗写出了新嫁娘什么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首诗写了哪个细节?请具体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①。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②。
[注] ①冰簟:清凉的竹席。②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1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哪一句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研究我校学情,探索教学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