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观初探» 正文

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观初探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99

概要:④方法上的积极指导者。学生毕竟是少知者,阅历不广,见识不多,在阅读过程中,在方法上会表现出不周密的或幼稚的不足,作为教师,并不简单地加以否定,强行塞给学生答案或自己的解读,而是积极地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思维方向上、思维方法上指导学生自行排雷,使之迷途知返。以上几点,在前面的《竹林深处人家》等教学实录中已有明确的体现,这里不复赘述。第三章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法试验数据分析及试验情况说明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改变阅读兴趣低下、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现状,我所在学校从2002年2月起在高二年段开始实施“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法”课题研究。为了使该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我们对阅读能力进行了摸底测试,并于2003年3月进行了实验后测。一、两次测试的对比数据及计算说明、数据分析。说明:1、学生阅读能力前测数据的来源是2002年3月的阅读能力测试。该测试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45分钟,全部采用书面表达的主观题形式。按实验的要求和学生的年级段,我们把试题的难度控制在一般水平,并设定难度值为1。每个学生阅读能力的计算方法是:阅读能力=卷面成绩÷标准时间。班级123456

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观初探,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④方法上的积极指导者。学生毕竟是少知者,阅历不广,见识不多,在阅读过程中,在方法上会表现出不周密的或幼稚的不足,作为教师,并不简单地加以否定,强行塞给学生答案或自己的解读,而是积极地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思维方向上、思维方法上指导学生自行排雷,使之迷途知返。
以上几点,在前面的《竹林深处人家》等教学实录中已有明确的体现,这里不复赘述。
第三章 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法试验数据分析及试验情况说明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改变阅读兴趣低下、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现状,我所在学校从2002年2月起在高二年段开始实施“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法”课题研究。为了使该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我们对阅读能力进行了摸底测试,并于2003年3月进行了实验后测。
一、两次测试的对比数据及计算说明、数据分析。
说明:
1、学生阅读能力前测数据的来源是2002年3月的阅读能力测试。该测试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45分钟,全部采用书面表达的主观题形式。按实验的要求和学生的年级段,我们把试题的难度控制在一般水平,并设定难度值为1。每个学生阅读能力的计算方法是:
阅读能力=卷面成绩÷标准时间。
班级 1 2 3 4 5 6 7 8 平均
前测
数据 1.23 1.32 1.37 1.39 1.41 1.41 1.24 1.32 1.34
后测
数据 1.42 1.54 1.54 1.56 1.58 1.50 1.59 1.47 1.60
变化
情况 +0.19 +0.21 +0.17 +0.17 +0.17 +0.18 +0.23 +0.28 +0.20
表一  “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法”阅读能力对比数据

班级、年段总体阅读能力水平采用平均数。
2、后测数据的来源是2003年3月份的福州市高三质检卷的现代文阅读题。该卷现代文共两大题,一题为主观题,共12分,另一题为客观题,工18分,合计30分,答题时间为30分钟。由于该卷是高考模拟题,难度相对较大,故根据可比性原则,把该测试的难度值设定为1.2。又,参照前测数据满分值与标准时间的比值为2.2:1,故本次测试相应的再乘以2.2。为此,后测数据的计算方法为:
阅读能力=卷面成绩÷答题时间×2.2×1.2。
班级、年段总体阅读能力水平仍旧采用平均值。
分析:从该表格看,该年段八个班级在经过一年的教改试验后,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可见实施一年的教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一点,在2003年3月的阅读教学改革调查中,也得到了证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给予了认同和肯定。调查结果如下:
⑴13%的学生认为经过一年的学习,自己的阅读能力有很大提高,54%的学生认为有所提高。
⑵对新鲜的课文,29%的学生是等待老师解说,67%的学生是“独立读出滋味“。
⑶从“通读全篇把握大意”的阅读速度看,14%的学生认为有很大提高,6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
⑷在课外阅读中,49%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种享受,成为一种习惯”,39%的学生认为阅读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二、试验阶段依据的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方法。
1、理论依据: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法依据现当代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尤其是皮亚杰以来逐渐成熟的建构主义理论、元认知理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
2、教学理念: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地构建意义的过程。
②阅读的意义应该建立在学生选择阅读策略和体会美感的基础之上。
③文本的精要不会因为失去教师的灌输而消失。允许多种理解并存。鼓励探究。
④开放的教学系统更有利于学生对同一文本阅读的信息交流,使学生获得活的感悟和更丰富的理性认识。
⑤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实践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提高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⑥一个教学过程的完成是以“问题的解决过程的结束”为标志的。
⑦不能用固定不变的预设任务来限制教学过程的演进。
3、教学方法:
①指导阅读法。教师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进行系统的指导,可以利用教材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做例子。
②自主阅读法。即强调学生对课文必须有自己的“第一阅读”和“第一理解”。
③课堂讨论法。对阅读中所产生的问题通过讨论来解决。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再提交全班讨论。
④悟读质疑法。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既读出滋味,又大胆质疑。
⑤自主总结法。每一课、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小结或总结,使之对学习方法达成一个认识,以利于今后学习时策略的把握。
三、实施教改后的课堂情况。
在实施本课题的改革研究后,课堂出现了鲜明的变化。主要的变化体现在:
1、动与静协调。“动”不是一般所说的“热闹”。其外现形式是活跃的课堂气氛,是热烈的课堂讨论乃至争论;其尤为可贵的是内在的积极思考,表似“静”,里实“动”。所以,课堂上静时则鸦雀无声,动则热烈讨论、争相抢答。
2、教与学相长。课堂上,老师的讲课一般都得到了时间上的控制,课堂不再是“讲堂”,而是成为“学堂”,是真正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的场所,是可以而且必须动脑、动手、动口的阅读环境。因此,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相长。
3、课内与课外相促进。课堂上,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得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阅读意义,激发出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直接衍射到课外的阅读。据调查,65%以上的学生在课外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而日渐丰富的课外阅读又进一步促进了课内的阅读,使得课内阅读成为阅读发散之后聚焦和升华的场所,显示了课堂教学的价值。
四、存在问题及后实验设想
在本次阅读教学改革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关于教材各篇目的课时处理问题。
过去,我们对待课本中的必读篇目和自读篇目,一般都是精讲必读篇目,略提自读篇目。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必读篇目,也存在差异。有的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饱含精要,按常规的课时安排不能很好地挖掘精要,而只能点到为止或老师一讲了之;有的课文所谓的“能力点”太庞杂,平均分配时间明显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限于高中阶段语文科课时少的客观情况,我们对有些篇目做灵活处理。缺乏“精要”的,不安排课时;饱含“精要”的,让出更多课时给学生充分阅读。例如《阿Q正传》,全文收入,独立成为一个单元,我们就让学生反复的阅读和揣摩。
但因为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这次教改的预定课题,我们的处理还只是迫于客观情况做出的调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我们准备在接下去的实验中把“少而重要”的处理设想纳入教改。我们认为,教学时间作为一个常量,必须合理地利用才能使之发挥最佳效益,因为选入课本的篇目并非篇篇都精,因此精彩的课文则显得“少而重要”。这些篇目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全可以从其他篇目中挤出时间,予以保证。
结论: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观体现了我们对阅读教学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综观二十世纪百年来的学习和教育观念上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如表二所示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正是阅读教学变化的阶段。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范式,建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论上的追求与建构主义理论的引进密不可分。学生作为开放性环境下阅读意义的建构者,在理论上得到了确认,极为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进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社会里,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善于审美的、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必将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民族,而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基础性的工作。
主导年代 理论
流派 学习
观点 研究
基础 教师
角色 学生
地位 教学
方法
1900-1950 行为
主义 反应
增强 人为情景中的动物实验 奖惩的实施者 奖惩的接受者 练习
实践
1960-1970 认知
主义 信息
加工 人为情景中的人类个体 信息的分配者 信息的接受者 讲授
教材
1980-1990 建构
主义 知识
建构 真实情境中的人类个体 探索性学习任务的指导者 意义的建构者 参与讨论,有
指导的发现
表二   20世纪学习和教育观念发展阶段[26]
2、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可以从宏观上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从我们的教学试验和教学实践看,它所展示的开放性的特点,已经使阅读材料的“精要”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因子,在吸引着广大学生的审美兴趣,注重过程的、开放的课堂阅读教学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3、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富有实践上的可行性。素质教育曾使许多人感到困惑,而河北衡水中学则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素质教育的必然结局是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应试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27]“过程第一阅读教学法”的试验研究也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品味、交流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是不仅不会影响而且还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理想的阅读教学的“过程第一” 、“多向互动”、“多元有界”“少而重要”四大原则正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最生动的注解,而且可以因其良好的实践效果而对全面的教学改革起推动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高考拼音、字形复习的要求和应对策略
《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观初探》相关文章
  1. 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观初探
  2. 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观初探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观初探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观初探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观初探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过程第一的阅读教学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