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对话”» 正文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对话”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48

概要: 文/王满英 对话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人才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转变,是用反思和质疑的眼光和心态来与语文教学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学术精神,这种精神意味着关怀,意味着责任感,也意味着发展。我们今天已走进了新时代,我们的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对话教学的对话,不限于纯粹的形式,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具体包括五种内涵:民主平等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革命,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伦理、教学思维等方面均有革命性的建树。虽然对话教学为普遍的教育现实为时尚早,但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新的教学精神应是无可争议的。只有在教育历史不断前进的步伐中,对话才逐渐从教学艺术转化为教学精神或者说教学原则。对话教学正成为一种教学形态,对话教学是一次历史性的革命性的变化,是师生关系的人性化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向学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对话”,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文/王满英
 
  对话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人才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转变,是用反思和质疑的眼光和心态来与语文教学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学术精神,这种精神意味着关怀,意味着责任感,也意味着发展。我们今天已走进了新时代,我们的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对话教学的对话,不限于纯粹的形式,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具体包括五种内涵:民主平等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革命,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伦理、教学思维等方面均有革命性的建树。虽然对话教学为普遍的教育现实为时尚早,但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新的教学精神应是无可争议的。只有在教育历史不断前进的步伐中,对话才逐渐从教学艺术转化为教学精神或者说教学原则。对话教学正成为一种教学形态,对话教学是一次历史性的革命性的变化,是师生关系的人性化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只能重复教师的具有绝对权威性的内容。相反,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在对话中,无论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任何一方都应积极地时刻保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本文主要想谈谈如何用对话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教材处理中的“对话”
老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而是组织者、促进者、评判者、牵线人,教材处理也是如此。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教材处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技艺,是一门学问。在处理教材时,不要静态地、机械地对课文进行肢解式的处理,而是要用动态的、机智的、艺术的眼光巧妙灵活地提炼和组合教材,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并实现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从以下角度对教材进行处理:1就课文某个方面的内容,用规定的句式组织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说话活动,在众说纷纭之中完成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2用不同的调动手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层次的教学问题,在逐层深入之中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欣赏课文;3用探究、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解读文本。
  例:《边城》——就作品中表现的优美的人生形式这一内容,以不同层面的关系为切入点来品读课文:
  1欣赏湖南湘西边城富有独特风味的吊脚楼图片,激趣引入新课。
  2这篇小说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全文从哪几个层面关系勾画了一幅温馨和谐、优美自然的、宁谧健康的人生图画?
  3学生们进行课中活动,速读课文,圈点勾画,交流讨论。
  4学生明白,课文从爷孙关系、情人关系、兄弟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四个层面描写了一幅温馨和谐的、优美自然的、宁谧健康的人生图画。
  5欣赏富有“乡土抒情诗”的语言。请同学们说说,读后最喜欢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学生指出各自喜欢的段落,老师择其要,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品味。)
  [投影]
  ①天已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②翠翠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
  ③她在阳光下坐了一阵……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学生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
  以上教材的处理,始终是站在学生的审美层面上,从人性、人生形式的角度来研读教材,从文化的高度去引导学生走进天保与傩送的坦荡磊落的情怀,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分清爱情品格的低俗高下。学生在沈从文先生优美的文字之中,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充满人文色彩的自然真实的人生形式。这样的教材处理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师生与作者、师生与作品的一种心灵人性的对话,也是对当今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教材处理,学生才有了《永远的虎耳草》等极富精神情趣的读后随笔。
  从上面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我们对课文教材的处理没有零敲碎打、纯理性肢解的痕迹,而是站在人文主义的高度,力求多一种解读,多一方开阔,深一层认识,这样的语文教学也会因多一些深邃、超越高屋建瓴而给学生更多的启发。
  二、课堂提问中的“对话”
  例一 《项链》教学设计巧提问。
  1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中的“也”能否删除?
  2你最喜欢哪一段描写?你觉得哪一段心理描写最能打动你的心?
  3玛蒂尔德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
  4假如在你今后的生活中娶到像玛蒂尔德这样的女人作妻子的话,你觉得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请问可爱的男生,你今后愿意娶玛蒂尔德这样的女人作妻子吗?
  5你内心深处是否也有类似玛蒂尔德的虚荣心?
  这样的提问可以说是问到了正处于青春期学生心灵的深处了,是在对学生进行一次人生观、恋爱观的教育。
  例二 《失街亭》在确立评析马谡、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作为重点后,作了如下提问:
  1请用双波浪线画记描写诸葛亮表情的句子,然后分析其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
  2结尾是怎样写诸葛亮的三笑的?
  3又是怎样写马谡的三笑。
  4比较《三国》中最喜欢写三笑的句段。如《蒋干中计》中的周喻三笑、蒋干三笑。《赤壁之战》中的曹操的三大笑。
  5失街亭谁之过:①马谡之过?②诸葛亮之过?③内部不和?④司马懿的势力太强?
  经过这一提问,学生明白了诸葛亮毕竟是人不是神,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兵家最重知己知彼,失街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能说是谁之过,具体原因应作全面分析。以上的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简洁明了。抓住了文章的拎动点,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分析历史人物,并在评析中与历史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迤逦曲折的对话。
  例三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巧提问。
  1导入。日本的小泽征二听完《梁祝》之后,赞叹地说《梁祝》只有跪着听。为什么?凄美迷人、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梳理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这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最讨厌谁?
  其中有一个女生说最喜欢兰芝的哥哥。理由是:①关心妹妹是尽兄长之职,说明兰兄是个称职的哥哥。②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不是万万不能的,后来刘兰芝要嫁的太守家有钱有势,如“便嫁令郎君”一句说明此人人品也不错,这样的好男人何嫁而不为呢?
  4刘兰芝被弃的原因是:
  ①长得不漂亮?(耳著明月铛,口若含朱丹,指如削葱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②懒惰?(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勤心养公姥)
  ③没有才?(十三诵诗书,十四弹箜篌,十五学裁衣)
  ④对爱不忠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磐石方且厚,蒲苇韧如丝,黄泉下相见,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几多情怀、几多浪漫、几多忠贞、几多温馨、几多缠绵绯恻)
  ⑤第三者插足?
  这一系列的提问是从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等人文精神层面对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作了深入透辟的剖析。学生的心灵湖水确实激起了千层思维浪花,课堂上呈现了一种星河灿烂的奇观异象。
  三、高潮创设中的“对话”
  欣赏戏剧,最能激荡人心的是高潮迭起的剧情,“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潮创设也应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达到最有效的教学佳境,让师与生、师生与作者、师生与文本解读达到和谐共振的愉悦、自然的沟通状态。
  例一 教《逍遥游》可设计辩论。教《我的空中楼阁》结尾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李白、陶渊明、屈原、李清照、徐志摩)。
  例二 教《雷雨》则可创设如下高潮:
  1周朴园对侍萍到底有没有真爱?
  2周朴园和周萍两人哪一个更虚伪?
  3你觉得这出戏中哪个人物最可怜?为什么?
  例三 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作如下思考:
  1能否将结尾改成杜十娘拖拽住李甲拼死赖活地一起跳江而死?
  2杜十娘、鸣凤、祥林嫂难道非死不可吗?包括有一定反抗精神的杜十娘、鸣凤、祥林嫂、快嘴李翠莲为什么都逃不脱悲剧的结局呢(李翠莲出嫁作尼姑)?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创造性阅读的根、茎、叶、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