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六)布置作业。(课件结尾) 板书 阿房宫赋 建筑 生活 灭亡 教训 雄伟 奢侈 残暴 11-17-2001 09:07 AM wcm6638中级菜鸟注册日期: Nov 2001来自: 发帖数量: 18 评《阿》 我认为“知识目标”未落实。在您的教学过程中,只体现了对课文的诵读,而对语言的赏析却没有落到实处。 再有,想请教您一下,如果这不是一次说课而是一次实战,学生没有预习,您怎样在一课时内完成您的教学计划呢? 11-27-2001 03:36 PM liyunqiu初级小虾米注册日期: Oct 2001来自: 发帖数量: 67 那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对课文的诵读和对主题的挖掘;第二课时对语言和写作手法及基础知识进行学习。 希望能继续得到你的指导! 11-27-2001 07:09 PM wcm6638中级菜鸟注册日期: Nov 2001来自: 发帖数量: 18 回liyunqiu 上次的班门弄斧一定让您见笑了。我一直以为文言文首先应疏通文意
如何处理“说课”,标签:评课说课大全,http://www.51jxk.com
(六)布置作业。(课件结尾)
板书
阿房宫赋
建筑 生活 灭亡
教训
雄伟 奢侈 残暴
11-17-2001 09:07 AM
wcm6638
中级菜鸟
注册日期: Nov 2001
来自:
发帖数量: 18
评《阿》
我认为“知识目标”未落实。在您的教学过程中,只体现了对课文的诵读,而对语言的赏析却没有落到实处。
再有,想请教您一下,如果这不是一次说课而是一次实战,学生没有预习,您怎样在一课时内完成您的教学计划呢?
11-27-2001 03:36 PM
liyunqiu
初级小虾米
注册日期: Oct 2001
来自:
发帖数量: 67
那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对课文的诵读和对主题的挖掘;第二课时对语言和写作手法及基础知识进行学习。
希望能继续得到你的指导!
11-27-2001 07:09 PM
wcm6638
中级菜鸟
注册日期: Nov 2001
来自:
发帖数量: 18
回liyunqiu
上次的班门弄斧一定让您见笑了。我一直以为文言文首先应疏通文意,《阿》课有些句子还有一些生字都会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阿》课如果学生不做预习连课文内容都不理解如何进行“主题”一项?又一次让您见笑了。
11-28-2001 11:54 AM
liyunqiu
初级小虾米
注册日期: Oct 2001
来自:
发帖数量: 67
交流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你不要谦虚!!
我还有很多问题要请教同仁呢!
你说的问题我分成两种情况,如果是难懂的诗文(《离骚》),就先通大意;如果浅显,就让学生先背诵,然后再分析鉴赏。请斧正!
11-28-2001 09:55 PM
xxhuar
超级龙虾
注册日期: Oct 2001
来自:
发帖数量: 122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定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大纲要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古。
本词上片描绘眼前壮丽的长江景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13个字,使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使人回到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的年代。
面对此景,在词的下片中,作者很自然的发怀古之幽思,赤壁之战的英雄们出现在作者的脑海里。作者没有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少了;作者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况且诸葛亮没有英雄美人的故事 。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的雄壮的景物描写的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只看好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寥寥13个字,写出了一个风流潇洒、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明显,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读者联想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是壮志难酬的感慨,这是悲壮苍凉的无奈。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除了这种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还与这种情感在本词中得以充分表达有关。
这种情感依靠什么得以充分传达出来的呢?
一是借长江之景抒情,借壮阔之景抒悲壮之怀;二是借英雄周瑜反衬,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 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 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确立重点为:
1.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 用典的贴切自然
确定难点为: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二、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一) 教学过程
引入 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入
疏通文义 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2、学生翻译课文,正义 (有省略)
写景
赤壁景物
1、指导学生描绘出赤壁之景:绘声绘色
2、指导学生概括出景物特点:壮阔宏大
3、比较一: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明确写景的作用
咏史
英雄周瑜 1、周瑜形象的特点?风流儒雅,少年得志
2、比较二: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理解写周瑜形象的作用,体会用典的贴切
抒怀
作者苏轼 1、“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2、比较三:将本文与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比较,体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
3、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并适时进行情感和思想教育
归纳总结 教师设问:本文是怎样将写景—咏史—抒怀三者完美统一的?由学生来回答,并总结出鉴赏诗歌的两个要点,并板书
背诵全词 自由背后,再个人有感情的诵背
布置作业 将本词与其他“赤壁诗”作比较
(二)教法和学法
诗词的鉴赏离不开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异同,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孰优孰劣。所以在教法和学法上主要运用比较法,辅之以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等。
1.在分析景物描写时,设问: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通过比较,得出景物特点及写景的目的。
2.在分析咏史用典时,设问: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如孙权、诸葛亮、刘备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典的自然贴切。
3.在分析情感的抒发时,在提出“人生如梦”是否消极颓废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将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与本词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本词情感的复杂性。
下载相关演示http://www.51jxk.com/ftp/index.php...1033&download=1
_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内省
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
由 xxhuar 于 12-17-2001 09:00 AM 最后编辑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语文评课说课,评课说课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评课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