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评课说课如何处理“说课”» 正文

如何处理“说课”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评课说课   阅读:8235

概要: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是目标2、3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

如何处理“说课”,标签:评课说课大全,http://www.51jxk.com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是目标2、3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七、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 
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朗读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 

(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要素)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重点研读第五段(朗读、讨论) 

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写了四个背影,那么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那一个?朗读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词语,等一下要求大家写出来。 

引导学生研究删后补出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拔 

A、两个“黑”字 

B、三个“布”字 

C、“蹒跚”“肥胖” 

D、“两手”“两脚” 

E、不要“向左”两字行不行,为什么? 

2、为什么“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轻轻的”或是“小心地”?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个背景“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 

5、这一次流泪与第一次流泪有什么不同。与第三次、第四次呢? 

三、关键语句的品味 

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那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句子,并进行点拔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的疼爱之情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语文评课说课评课说课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评课说课
上一篇:《荷塘月色》(第一课时)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