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评课说课如何处理“说课”» 正文

如何处理“说课”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评课说课   阅读:8235

概要: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 四、总结讨论 1、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 五、比较阅读训练:见附四 六、小结 七、作业布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着眼于迁移与巩固) 附一:课堂练习一(幻灯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 差使 交卸 奔丧 迂腐 琐屑 栅栏 举箸 附二:课堂练习二 根据教师所说的意思默写出该词语 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2)奔赴亲人的丧事 3)乱七八糟的样子 4)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 5)凄惨暗淡,不景气 6)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7)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8)精神不振作 9)细小而繁多的事 10)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附三:课堂练习三 不看书凭

如何处理“说课”,标签:评课说课大全,http://www.51jxk.com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 

四、总结讨论 

1、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 

五、比较阅读训练:见附四 

六、小结 

七、作业布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着眼于迁移与巩固) 

  

附一:课堂练习一(幻灯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 

差使 交卸 

奔丧 迂腐 

琐屑 栅栏 

举箸 

附二:课堂练习二 

根据教师所说的意思默写出该词语 

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2)奔赴亲人的丧事 

3)乱七八糟的样子 

4)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 

5)凄惨暗淡,不景气 

6)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7)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8)精神不振作 

9)细小而繁多的事 

10)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附三:课堂练习三 

不看书凭记忆补充下面这段文字中删去的词语。 

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攀在上面,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附四:阅读课后练习八的文段,完成下列练习 

1、这个文段中所描写背影的语句是,从文中划出来。这一背影与朱自清在课文中描写的背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朱文通过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最后表达的是一种对父亲的思念和老境不好的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此文的结尾两段表现的是作者对自己 的负疚的心情。 

  

附五、板书设计一 

背影 

朱自清 

圈点批注 字词、名句、段落层次、疑问 

见面的背景 祸不单行 祖母死了,回家奔丧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失业)家中光景惨淡 

开头 

四个背影 去买橘子时 

告别时 

泪光中的 

三次流泪 第一次 见父亲,睹家境,想起祖母 悲哀 

第二次 见背影 感动 

第三次 别父亲 

第四次 想背影 

附六、板书设计二 

难忘背影 ——点题 

父 家境:祸不单行 父亲疼爱儿子 

子 描写背影 别前:细心关照 儿子怜爱父亲 

情 买橘子: 体贴周到 

深 再现背影——思念 


注:这是为一个镇级中学老师所写的说课稿,学生底子较差! 





 
  11-13-2001 10:05 AM          
 
 
  
 桐叶
老鸟

注册日期: Sep 2001
来自: 
发帖数量: 44
 干嘛要叫说课? 
我没有说过课,不过看了这两篇说课稿,觉得跟教案大同小异,无非是教材分析,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那些内容啊。


__________________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11-13-2001 10:10 AM          
 
 
  
 liyunqiu
初级小虾米

注册日期: Oct 2001
来自: 
发帖数量: 67
 请各位同仁对此说课批评指正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唐诗在古典文学中独领风骚,唐朝一些散文也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 分析教材 。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yin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 
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阿房宫赋》的语言绚丽多姿,朗朗上口,运用了排比.比喻、对等修辞方法。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时期,鉴赏语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潜移默化积累语言知识,使有意而变为无意从而提高语言的品位,不但能提高语文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本篇句句精彩,更适合诵读,语言的学习规律证明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教材强调诵读无疑是育人之长久大计。 
3、教材重点、难点 : 
① 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 
② 本文的结构层次 
二、 说教法。 
《阿房宫赋》是课内自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语言学习的规律是模仿,模仿很大成分上要背诵,实践证明背诵确实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质量。文言文学习必须强化背诵,这样做是事半功倍的。 
三、 说学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因为教法只有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教师要研究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导语:引出本文 ,讲文体特点及古今赋的区别 
(二) 用课件展示课题《阿房宫赋》让学生背诵全文(课前已做过预习) 
(三)课文背诵小测试。这是一个强化过程,学后马上检测,斯金 纳强化律证明及时强化学习效果要比不强化或后强化好。(用课件显示强化内容) 
(四)由学生讨论总结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来历,阿房宫的外在形势,阿房宫的本体建筑,突出阿房宫的雄心壮观。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秦始皇的奢侈生活。 
第三段秦朝的灭亡,揭露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第四段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 
(课件设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段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如第三段用一幅画表述秦朝的灭亡,第四段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迁移练习。 
采用联想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说出杜牧的诗。《过华清宫》《秋夕》《江南春》《清明》《山行》《泊秦淮》等。提问学生哪一首和本文的主旨相同。(用课件放动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语文评课说课评课说课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评课说课
上一篇:《荷塘月色》(第一课时)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