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高考复习» 正文

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高考复习

[01-04 19:04:5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887

概要: 教学目标:鉴赏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与能力重点难点:通过例题了解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方法:例析与训练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在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中,包括多种描写手法。比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还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今天我们针对高考,就一起来学习这几种最主要的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对比衬托。二、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高考调研》考点精讲堂中对这三个描写手法的讲解。要求:边看边勾画,要试着分析此种描写手法在例子中是如何运用的。2.检查自学效果、教师点拨给出例句,让学生分析判断诗句中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为什么?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诗人虚写叱咤赤壁的周瑜,雄姿英发,年华方盛却卓有建树;实写自己光阴虚掷,早生华发,虚实结合对比,有志报国和壮志未酬之情溢于言表。教师点拨:实写,即是眼

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高考复习,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标:鉴赏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与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例题了解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例析与训练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在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中,包括多种描写手法。比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还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今天我们针对高考,就一起来学习这几种最主要的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对比衬托。
二、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高考调研》考点精讲堂中对这三个描写手法的讲解。
要求:边看边勾画,要试着分析此种描写手法在例子中是如何运用的。
2.检查自学效果、教师点拨
给出例句,让学生分析判断诗句中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为什么?
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诗人虚写叱咤赤壁的周瑜,雄姿英发,年华方盛却卓有建树;实写自己光阴虚掷,早生华发,虚实结合对比,有志报国和壮志未酬之情溢于言表。
教师点拨:实写,即是眼前所见所闻(触发点);虚写,由触发点上而联想(过去、未来)、想象(再造)到的人、事、景物。
“虚写”的三类内容
A神仙鬼怪的梦境
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之事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析】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C设想的未来之景之境之事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④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其中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卞的图景。
教师点拨:动静结合,或者动态静态结合,或者以动衬静,或者以静衬动。

⑤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对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对比+衬托
教师点拨:烘托也叫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比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
三、能力提升
1.小试牛刀,根据提供的诗句(句子),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两名学生上黑板写)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答: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空山不见人是静景,但闻人语响从声音的角度刻画了动态之景。用人语来衬托出空山的幽静,突出山“空”的特点。 
2.纠正问题,指出考查方式和答题步骤,强调答题规范。
考查方式:
A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B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C解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并知晓其一般表达效果,能结合语句分析和表达。
答题步骤:
A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点手法)
B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释运用)
C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析效果)
四、学以致用
升级体验,根据提供的诗句(句子),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求规范作答。
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诗歌。(两名学生上黑板写)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主要采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凄凉的环境。后两句写想象未来相会时的景况,描绘了一幅良宵美景图,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形象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答:对比衬托。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答: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五、总结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对比衬托)
六、作业
完成P185第4题。
七、板书设计

实写:所见、所闻      点手法
       虚实相生
            虚写:联想、想象
       动静结合                        释运用
            正衬
       对比衬托
反衬                  析效果 

曾佐友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三 高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