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古代诗歌的鉴赏» 正文

古代诗歌的鉴赏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547

概要:杨志宏 复习目标 一、明确考试要求及题型特点; 二、了解古代诗歌的一般艺术特点; 三、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复习设想 诗歌鉴赏题是一道考查学生文学积淀的综合性试题,题型由以前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作为该专题的第一轮复习,结合考试要求总结古代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一般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去探讨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然后,补充诗歌鉴赏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能力。复习过程 一、明确考试要求及题型特点 文学鉴赏能力是高考要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文学性有加大的趋势。《考试说明》中对文学鉴赏的考查要求很明确: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从题型看,诗歌鉴赏由原来的选择题变为简答题,其难度自然增大了。 二、了解古代诗歌的一般艺术特点: 1、形象 诗中的形象一般指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它是营造意境的要素

古代诗歌的鉴赏,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杨志宏 
复习目标
    一、 明确考试要求及题型特点;
    二、 了解古代诗歌的一般艺术特点;
    三、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四、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复习设想
    诗歌鉴赏题是一道考查学生文学积淀的综合性试题,题型由以前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作为该专题的第一轮复习,结合考试要求总结古代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一般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去探讨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然后,补充诗歌鉴赏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 明确考试要求及题型特点
    文学鉴赏能力是高考要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文学性有加大的趋势。《考试说明》中对文学鉴赏的考查要求很明确: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从题型看,诗歌鉴赏由原来的选择题变为简答题,其难度自然增大了。
   二、 了解古代诗歌的一般艺术特点:
     1、 形象
    诗中的形象一般指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它是营造意境的要素。它既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也指诗中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例题(一):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1)、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统一的意境。这种意境的特征是什么?
(2)、这种意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方法小结:把握诗歌形象特征,揣摩优美意境。
     2、 语言
    由于作家的生活阅历、感情气质、艺术修养等不尽相同,因而在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古诗的语言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般有清新、质朴、绮丽、含蓄、简练等。
例题(二):          题 君 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简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方法小结:咀嚼诗歌精练语言,品味语言独特风格。
例题(三):          采 莲 曲
                       刘方平
          落 日 清 江 里,荆 歌 艳 楚 腰。
          采 莲 从 小 惯,十 五 即 乘 潮。
(1)有人说第二句中的“艳”一字传神,耐人寻味。为什么?
(2)本诗中作者是怎样逐层写采莲女的?
    3、 表达技巧
    我国古代的诗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们的作品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常见手法:
   (1) 抒情手法:
   ①直抒胸臆。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如《山居秋暝》;托物言志,如《石灰吟》;怀古伤今,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例题(四)         题破山寺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本诗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 表现手法:
    ①、衬托。在诗歌创作中,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例题(五)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流急。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简析本诗的衬托手法。
    ②用典。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传递作者丰富的思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题(六)           小   重   山  
              岳飞
•  昨夜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时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下阕结尾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例题(七)
                       摸  鱼  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亭山,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②娥眉曾有人妒:指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1] [2]  下一页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解答诗歌鉴赏题常用关键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