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正文

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730

概要:江苏省上冈中学 彭程 古诗鉴赏,一题6分,这个比重是很大的,考生多半会在这道题上拉开距离。《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有两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二是分析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意境。”根据这一要求,加之这种主观题型初次出现,这道题的设置,一般说来不会太难。但如何做好这道题呢?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分析与解答 洛城:洛阳,唐代的东都。暗飞声:从远处飘来的声音。散入:飘入。折柳:《折杨柳》,古乐曲名,属汉代横吹曲,内容多写伤春离别之情。故园情:思念故乡之情。这首诗,前两句写笛声的美妙动

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江苏省上冈中学  彭程  

    古诗鉴赏,一题6分,这个比重是很大的,考生多半会在这道题上拉开距离。《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有两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二是分析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意境。”根据这一要求,加之这种主观题型初次出现,这道题的设置,一般说来不会太难。但如何做好这道题呢?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分析与解答   洛城:洛阳,唐代的东都。暗飞声:从远处飘来的声音。散入:飘入。折柳:《折杨柳》,古乐曲名,属汉代横吹曲,内容多写伤春离别之情。故园情:思念故乡之情。
这首诗,前两句写笛声的美妙动人,同时作者凝神谛听、心神为之而动的情景,似乎也浮现在我们面前。第三句进一步写笛子吹奏的内容。的四句一个跳跃,由写听笛转而抒情,使作者的乡思在春夜、春风及美妙的笛声中自然得到升华。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答第一问)。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解答第二问)。此问亦可答为:异地夜间闻“折柳”曲,不免引起游子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折柳”一词是显现诗歌主旨之笔,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之笔。
一.诗作审读
1. 知人论诗  以察诗情
拿到题目,不要匆忙动笔。首先审视一下,作者是否熟悉,作品是否与以前的题目有关联或共同点(如题材、主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若是诗文大家,我们应尽力回忆起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个人的经历、作品的风格。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和题下小注(高考试卷无多余字句)。
例如: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清新飘逸,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则沉郁顿挫。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风也有细微的差异。王诗中更富有禅味,意境幽美;孟诗中则更多生活气息。
2.推敲诗题   以明意旨
题目即诗歌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例如:《枫桥夜泊》从“枫桥”、“夜”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姑苏城外枫桥的夜间景象,“泊”字可推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漂泊情怀。
3.品位语言   披文入境
古诗中的一些重要的词句有时会对表情达意起到关键作用。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所谓诗眼即诗词中最能体现题旨、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抓住诗眼便可知晓诗歌的情感脉络。做诗歌鉴赏题要祛除胆怯心理,养成逐字逐句品位语言、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读“懂”作品是读“透”作品的前提,准确理解是科学赏析的关键。
(1)诗歌主旨往往是藏而不露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作品时,由于没有选项这个阶梯可借助,对作品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精妙之处,只有逐字逐句地推敲、玩味,才能对那些隐藏于语意深处的“七分”用意达到准确的领悟,才能写出合乎要求、合乎情理的鉴赏性文章。
(2)诗歌语言往往是凝练而富有形象性的。因此,我们若要准确的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意境,就必须透过文字的表象,进入作品的情境中去。“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个人的主观情感,所以我们在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能把握艺术形象之中的情感内涵。
4.把握特色   重点突破
从高考命题的角度看,选做鉴赏的古代诗歌,均是篇幅比较短小,语言较为浅易,特色较为明显,多为写景、咏物、咏史的诗作。因此,我们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要尽力把握诗歌在语言、修辞、立意方面的特色。这样,更有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从而写出符合要求、合乎情理的鉴赏性文章。
如:送别诗应注意谁送谁,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还是分别后的思念或是对远行友人的劝勉。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战争诗和思乡诗,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有表现诗人杀敌报国的豪情。借景抒情、咏物言志诗多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二 写法指津
1.填空型: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空格前后相互照应的语言及能给我们启发、暗示的文字。所需信息尽量在诗句中提取。
2.问答型:认真审题、 明了要求。读全、读准、读懂题目。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要有得分点意识。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妙处。
另外,做诗歌鉴赏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紧扣要求,围绕题旨展开论述。
2.不能用读后感、诗句解释代替诗歌鉴赏。
3.对作品理解、评价,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随意拔高。
4.术语表述要正确。切忌不着边际,乱套名词术语,费时而不显功。
三.热身训练
㈠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②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1.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2分)
2.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㈡、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1-2题(6分)。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2分)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4分)
㈢、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题目(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     

[1] [2] [3]  下一页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高三诗歌鉴赏题解题指要
《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相关文章
  1. 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2. 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