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正文

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730

概要:(五)(1)C (2)希望抗金报国 (3)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4)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 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六)提示:“千里”、“四百八十寺”均为夸张手法。 在文学创作中,是允许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夸张性描写的。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是运用的这种艺术手法。李白的“白发三千丈”也是夸张。这 种夸张反而使读者感到很真实。《江南春》通过 联想与想像,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到处“莺啼绿映红”的 一片春意。“四百八十寺”句,讽刺当时的统治者,不顾国计民生,一味信佛。 ㈦①旱情(春旱) 养蚕(殖)业 农业生产 ②本题只要抓住表达技巧(对比写法)和语言特色(语言含蓄,讽刺性强)两点作答,意合即可。参考答案:一是采用对比写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早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优,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二是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一样“忧”

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五)(1)C  (2)希望抗金报国  (3)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4)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 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
(六)提示:“千里”、“四百八十寺”均为夸张手法。 在文学创作中,是允许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夸张性描写的。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是运用的这种艺术手法。李白的“白发三千丈”也是夸张。这 种夸张反而使读者感到很真实。《江南春》通过 联想与想像,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到处“莺啼绿映红”的 一片春意。“四百八十寺”句,讽刺当时的统治者,不顾国计民生,一味信佛。
  ㈦①旱情(春旱)   养蚕(殖)业   农业生产
   ②本题只要抓住表达技巧(对比写法)和语言特色(语言含蓄,讽刺性强)两点作答,意合即可。参考答案:一是采用对比写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早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优,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二是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诗外。
㈧“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答第一问)。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解答第二问)。此问亦可答为:异地夜间闻“折柳”曲,不免引起游子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折柳”一词是显现诗歌主旨之笔,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之笔。

通联地址:江苏省上冈中学
(邮编:224731 电话:0515-6418298    13962060598)

上一页  [1] [2] [3]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高三诗歌鉴赏题解题指要
《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相关文章
  1. 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2. 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从几道高考题谈诗歌鉴赏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