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古文学习初中语文(语文版)古文学习资料(七上)(语文版七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正文

初中语文(语文版)古文学习资料(七上)(语文版七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01-04 17:08:55]   来源:http://www.51jxk.com  古文学习   阅读:8819

概要:语:告诉; 愕然:惊讶的样子; 而:你; 翁:父亲; 卒:最终,终于; 致:送还,归还; 乃:才; 言:说话; 盖:大概,表推测; 就:靠近; 休:停; 述:记述; 应:回答; 去:距离; 几:差不多;六、古今异义:1、而翁知我(而:古义,你;今义:连词)2、是年(是: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3、盖聪明蕴蓄者久矣(盖:古义,大概;今义,锅盖,盖章)4、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去:古义,距离;今义,到……; 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5、此非常儿也(非常:古义,不寻常;今义,十分,极)七、词类活用:1、而翁知我:知:动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知”。2、卒辇而知之:辇:名词为动词,“用车子运”。3、日数千言不肯休: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八、一词多义:亡:亡何(“亡”=“无”,不。) 其人亡(亡:死亡。)以:何以(以:介词,凭借) 以千金(以:介词,把) 无以应(以:与“无”组成固定词,“无法”。)几:几何(几,与“何”一起为“多少”的意思。) 几二千

初中语文(语文版)古文学习资料(七上)(语文版七年级必修备课资料),标签:古文学习翻译,http://www.51jxk.com
语:告诉;  愕然:惊讶的样子; 而:你;  翁:父亲; 卒:最终,终于; 
致:送还,归还;   乃:才;    言:说话;    盖:大概,表推测;  就:靠近;
    休:停;    述:记述;   应:回答;      去:距离;    几:差不多;
六、古今异义:
1、 而翁知我(而:古义,你;今义:连词)
2、 是年(是: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
3、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盖:古义,大概;今义,锅盖,盖章)
4、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去:古义,距离;今义,到……; 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5、 此非常儿也(非常:古义,不寻常;今义,十分,极)
七、词类活用:
1、 而翁知我:知:动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知”。
2、 卒辇而知之:辇:名词为动词,“用车子运”。
3、 日数千言不肯休: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八、一词多义:
亡:亡何(“亡”=“无”,不。)        其人亡(亡:死亡。)
以:何以(以:介词,凭借)           以千金(以:介词,把)
    无以应(以:与“无”组成固定词,“无法”。)
几:几何(几,与“何”一起为“多少”的意思。)    几二千年矣(几,差不多。)
何:何以(何,疑问代词,什么。)                几何(何,与“几”一起作“多少”讲。)
之:卒辇而知之(之,代词,代友人之子。)      知为孔子之言(之,结构助词,“的”。)
九、古汉语句式:
1、 判断句:(1)、此非常儿也(“也”表判断)        (2)、无此事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1)何以(疑问句宾语“何”前置。)       (2)即问(缺主语,“戴震”即问。)
         (3)卒辇而知之(缺宾语,应为“卒辇银而致之)

陌上桑
一、本文选自《乐府诗集》,是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乐府民歌,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它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叙事名篇。
二、应该记住读音的生字。
襦rú     捋lǚ     髭zī     踟蹰chíchú      姝shū     骊lì      鬑lián    
三、重点掌握的词语解释(一定要知道该词所在的原文!)
隅:角落;  捋:抚摩;  坐:因为; 观:仔细看;  踟蹰:徘徊不前;  姝:美丽的女子;
颇:略,稍;  谢:请问,问; 宁可:愿意;  一何:多么; 用:凭;  晰:(皮肤)白净;
殊:不一般,指人才出众。
四、通假字:
宁可共载不:“不”(fǒu)通“否”,语气助词,“吗”。
诗五首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的大诗人(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集》。
2、 本诗选自《李太白集》,是七言绝句。
3、 本诗采用写景(第1句)、叙事(第2句)和抒情(第3、4句)相结合的方法。
二、《江南春》:
1、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诗人。
1、 本诗选自《樊川文集》,是七言绝句。
2、 学习本诗对江南景物典型化的描写。
三、《登飞来峰》:
1、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2、本诗选自《王临川集》,是七言绝句。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本诗的前两句采用夸张的手法写景,后两句议论,揭示登得高望得远的生活哲理。
四、《望岳》:
1、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人。唐代大诗人。
2、本诗是五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望”字。
3、注视: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未了:不尽,不断; 钟:聚;决:裂开;眦:眼眶;
入:看到;会当:定要,终当;凌:登,乘;览:看;一:全;小:认为……小。割:划分;
五、《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的“观”统领全篇。
3、注解:何:多么;   竦:高耸;  峙:突起,突兀。  幸:庆幸;    至:极。
六、本课生字:   竦sǒng         澹dàn       
 

陈忠

上一页  [1] [2] [3] 


Tag:古文学习古文学习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古文学习
上一篇:初中语文(语文版)古文学习资料(八上).doc(语文版八年级必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