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古文学习2017年中考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 正文

2017年中考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古文学习   阅读:8855

概要:例1、文言语句中加粗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所以动心忍性,曾(céng)益其所不能B.陟罚臧否(pǐ),不宜异同徜徉肆恣(chángyáng)(sìzì)C.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马之千里者,一食(sì)或尽粟一石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yí)陛下广故数(shuò)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分析:B。A\"曾\"读zēng;C\"食\"shí;D\"遗\"读wèi。例2、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而尝极东方:穷尽。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当……时候。强,强制、强行。B、学固岂可以少哉:巩固。以精力自致者:取得,达到。C、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表彰。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D、后人尚之如此:推崇,尊重。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遗风,流传下来的作风。余思,流传下来的思想。分析:D。A强,勉强。B固,本,原来。C章,明显,显著。例3、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和\"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中的\"其

2017年中考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标签:古文学习翻译,http://www.51jxk.com
例1、文言语句中加粗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所以动心忍性,曾(céng)益其所不能

B.陟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徜徉肆恣(chángyáng)(sìzì)

C.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

马之千里者,一食(sì)或尽粟一石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yí)陛下

广故数(shuò)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分析:B。A\"曾\"读zēng;C\"食\"shí;D\"遗\"读wèi。

例2、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而尝极东方:穷尽。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当……时候。强,强制、强行。

B、学固岂可以少哉:巩固。

以精力自致者:取得,达到。

C、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表彰。

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

D、后人尚之如此:推崇,尊重。

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遗风,流传下来的作风。余思,流传下来的思想。

分析:D。A强,勉强。B固,本,原来。C章,明显,显著。



例3、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和\"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C、其皆出于此乎?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分析:B。A为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C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D为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A和例句中的\"其\"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例4、比较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其中和\"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中的\"善\"同类的一项是( )

A、羲之之书晚乃善。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以光先帝遗德。

D、将军身被坚执锐

分析:D。例句中的\"善\"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长处,和D项中的\"坚\"\"锐\"(坚固的战甲,锐利的武器)用法相同。B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游水。C项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发扬光大。   



例5、 下列句子和\"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A、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B、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C、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D、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分析:A。例句和A均为介宾结构后置。B句为状语后置。C句为宾语前置句。D句为判断句。



例6、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B、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C、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分析:A。正确应为: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例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是宋代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B、古代汉语中,常用\"吾、余、予\"作第一人称代词。

C、《出师表》中的\"表\"是一种文体,用于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一封奏章。

D、《墨池记》《拟岘台记》《醒心亭记》都是曾巩在四处游历山川风物过程中写的游记散文,文中透露了对自然恬静的生活的向往。



例8 、根据原文填空都正确的是

①子曰:\"(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

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A.①默而识之②使内外异法也

③山间之四时也④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B.①默而识之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山间之朝暮也④香远益清,不蔓不枝

C.①敏而好学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山间四时也④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D.①敏而好学②使内外异法也

③山间之四时也④香远益清,不蔓不枝

分析:C。



例9、《墨池记》一文中,下列何句是作者所的\"后天学习\"的重要( )

A、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B、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D、羲之之书,晚乃善。

分析:C



例10、关于《墨池记》文中,描写墨池的手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连用「由大而小」的布局,先写临川城,再层层推出墨池。

B、据荀伯子之说,认为墨池是王羲之临池学书的地方。

C、使用设问修辞技巧,对王羲之临池学书之墨池存疑。

D、先写墨池之得名,次叙其位置环境,俨然一幅新城风情画。

分析:D。先写墨池之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次写墨池得之由來。



例11、曾巩作《墨池记》,推想王盛求记的用意有哪些?

A、想考证荀伯子《临川记》的真伪,对张芝临池学书的事迹加以表彰。

B、想借王羲之勤学书法的事迹,勉励学生。

C、想发挥爱人之善的美德,对王羲之的勤学书法事迹加以彰显。

D、想抒发谪居临川的郁闷之气,学书以养性。

E、想考订张芝临池学书的典故,以互相勉励。

分析:B、C



例1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以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入户:

相与:

空明:

交横:

无以:

闲人:

但:

念:

(2)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本文共80多字,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文中给我们创造了什么意境?





②本来\"解衣欲睡\"的作者为什么欣然起行?







③作者为什么要\"寻张怀民\",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个\"寻\"字写出了什么艺术效果?







④第2段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艺术效果?







⑤\"闲人\"是什么意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入户:走入屋内。相与:共同、彼此。空明:清澈透明。交横:横斜交错。无与:没有人与自己。闲人:闲居之人,文中指被贬谪到黄州的作者和张怀民两人。但:只、只是。念:想到。(2)①描写对象是月光。文中描绘了月色之美,创设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是作者心境的体现。②被贬斥于黄州困苦境遇和寂寞无聊使作者\"解衣欲睡\",但月光似乎有意慰藉诗人而悄悄走进门来,使诗人如遇久违的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起行\"。③ \"欣然起行\"显示出作者的喜悦,但进而想到应有人共同赏月,分享喜悦;进而\"念无与乐者\",心情转入低沉的喟叹,进而想到只有同为\"闲人\"的张怀民才能在这种境遇与自己共赏共喜共苦,所以要寻张怀民。一个\"寻\"字写出似找失物一般的迫切。渴望与张怀民共赏为乐的急切心理。④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月,\"积水空明\"给人错觉,\"藻荇交横\"让人迷惘,不辨写水还是写月,读到\"盖竹柏影也\"才恍然大悟,清澈透明原来是月光,虽不明写,但月色的皎洁,周围的清冷,具体而形象。⑤\"闲人\"即赋闲、闲居之人,但\"吾两人者\"却不是一般的闲居,而都是被贬谪到黄州的带罪之身,处逆境而追求心灵宁静的纯洁的人。\"但少……\"一句是感慨,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四、素质能力测试

1、下列注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萧索(xiōo)颧骨(quān)砥柱(dǐ) 静影沉壁(bì)

B.祭祀(sì) 挑惕(tì) 停滞(zhì) 萦青缭白(liáo)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古文学习古文学习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古文学习
上一篇:古文阅读与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