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掌握规律,明辨句式,提高能力——文言句式专题复习(高三教学论文)» 正文

掌握规律,明辨句式,提高能力——文言句式专题复习(高三教学论文)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565

概要:1.判断方法之一:“……者,……也”判断句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判断方法之二:“……,……也”判断句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②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3.判断方法之三:“……者,……”判断句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②粟者,民之所种。4.判断方法之四:“……者也”判断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5.判断方法之五:“是”字判断句文言早期“是”字往往不作判断词用,而是指示代词;但在汉、魏以后,“是”作判断动词的逐渐增多,如: ①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6.判断方法之六:句意判断句 这种判断句没有标志词语,只能根据句意来判断。如:①刘备天下枭雄。②秦,虎狼之国。四、省略句所谓省略句,是指在一定的文言语境中,有些句子成份自然省略,不仅不影响表意,还能使语言更加简练,这种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文言文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如都有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更多,如省略主语

掌握规律,明辨句式,提高能力——文言句式专题复习(高三教学论文),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1.判断方法之一:“……者,……也”判断句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判断方法之二:“……,……也”判断句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判断方法之三:“……者,……”判断句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4.判断方法之四:“……者也”判断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判断方法之五:“是”字判断句
文言早期“是”字往往不作判断词用,而是指示代词;但在汉、魏以后,“是”作判断动词的逐渐增多,如: 
    ①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判断方法之六:句意判断句 
这种判断句没有标志词语,只能根据句意来判断。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秦,虎狼之国。
四、省略句
所谓省略句,是指在一定的文言语境中,有些句子成份自然省略,不仅不影响表意,还能使语言更加简练,这种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如都有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更多,如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等。下面分述之。
(一)省主语 :就是省略句子的主语成份,根据省略的类型不同,判断方法有三种。
1.判断方法之一:承前省主语
这种省略句是指前一句有主语,后一句的主语与前一句相同,就可以省略。如: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②(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2.判断方法之二:蒙后省主语
同一句话中,后面出现主语,前面的可以省略。如:
①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判断方法之三:对话省主语
就是在对话过程中,主语已经很明确了,可以省略。
①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公)曰:“(廉将军)不若(秦王)也。”
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事]甚急。”
(二)省谓语 :就是省略句子成份中的谓语。例如:
    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三)省宾语:即省略句子成份中的宾语,从而使语言更简洁。例如:
①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②投(之)以骨。
(四)省介词:即省略句子中的介词,省略不会引起歧义,还能使句子简洁。
①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②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五、固定句式
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这种固定句式形式稳定、表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掌握这些句式,对于阅读理解文言文非常有帮助。下面作一详细解说。
1.“……之谓也”
方法指导:此句式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如:“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可译为:(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2.“所以”
方法指导:此句式用法有二:A.表原因,译为“……的原因”;B.表凭借、依靠、方法、工具,译为:“用来……的 (人、事或物)”。如: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3.“何所”
方法指导:“何所”是“所……者为何”的倒装,译为“……的(人、事、物)是……”如:
①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 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得来的钱谋求的是什么呢?)
4.“有所……”、“无所……”
方法指导:这两种句式含义相反,可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如:
①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被宠幸的。)
5.“如……何”、“若……何”、“奈……何”、“奈之何”
方法指导:这四种句式用法和意思相近,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如:
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
②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兮奈若何?(乌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对你怎么办?)
6.“唯……之……” 、“唯……是……”
方法指导:这两种句式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
①唯弈秋之为听。——听从弈秋的教导。
②唯命是从——听从命令。
7.“得无……乎”、“得非……乎”
方法指导:这两种句式均表反问或揣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恐怕是……吧”。如: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②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指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吗?)
8.“无乃……乎”
方法指导:表示委婉的揣测疑问语气。可译为:“恐怕……吧”、“莫不是……吧”。如:
①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9.“……孰与……”
方法指导:表比较,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
①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 
②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
10.“有以……”、“无以……”
方法指导:这两种句式含义相反,可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 和“没有……的(人、事、物)”。如:
①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 
②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刘洪涛: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学硕士,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语文教研室主任,“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济宁市优秀教师。
电话:13235376966  邮编:273165  电子邮箱:liuhongtao1969@163.com
 

上一页  [1] [2]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苏教版文言文电子文本(苏教版九年级必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