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正文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503

概要:二、“剔肉存骨”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是说明文,则将涉及到各种说明方法的材料剔除。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除;“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作比较”,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除。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等。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常见做法:一、舍偏取正法;二、分层归纳法。舍偏取正法,就是将文章的信息分出主次来,只提取主要的信息。具体到文章中的某个段落,则是提取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处在段首或段末,不难判断。具体到段落中的某个句子,如果是单句,则提取主干;是复句,则提取分句中的主句。分层归纳法,就是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适用于散文阅读。三、“定点扫描”完成以上两步后,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二、“剔肉存骨”
  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是说明文,则将涉及到各种说明方法的材料剔除。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除;“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作比较”,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除。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等。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常见做法:一、舍偏取正法;二、分层归纳法。舍偏取正法,就是将文章的信息分出主次来,只提取主要的信息。具体到文章中的某个段落,则是提取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处在段首或段末,不难判断。具体到段落中的某个句子,如果是单句,则提取主干;是复句,则提取分句中的主句。
  分层归纳法,就是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适用于散文阅读。
  三、“定点扫描”
  完成以上两步后,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作文要有见解有个性--高考作文应对例举
摘自:新闻晚报
  [材料作文]
  阅读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短文(节选)。
  据说现在学画的年轻人大多不爱写生了,方便的照相机代替了写生的辛苦。我也用照相机辅助过写生,但在拍回的一大堆照片素材中,往往选不出有用的数据,反不如寥寥数笔
的速写。因高质量的速写之诞生是通过了错觉、综合、扬弃等创作历程,其实已是作品的胚胎了。许多画展不能动人,其中多数作品只是制作的图画,刻画虽工整细致,无非是照相的翻版,也许有意纠正了错觉吧,结果抹杀了艺术的性灵。
  我期望绘画工作者仍用大量工夫写生,写生中尊视错觉。只有身处大自然中时,才能生发千变万化的错觉,面对已定型的照片,感受已很少回旋余地。错觉,是艺术之神灵。错觉万岁。(吴冠中《错觉》,原载《光明日报》1996年9月25日)
  [要求]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形形色色的“错觉”。吴冠中先生是艺术家,他对错觉在绘画艺术中的作用有着特殊的认识和思考。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错觉”有何认识和思考呢?请以“错觉”为话题,写800字左右议论文一篇。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
   生活中的“错觉”不能“万岁”
   吴淞中学高三(3)严雯瑛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认为用相机辅助写生效果远不如寥寥数笔的速写,认为那是因为照相丢弃了错觉、综合、扬弃等创作历程,抹杀了艺术的性灵,他因之提出“错觉万岁!”的口号。
  是的,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形形色色的错觉,而这些错觉,正是艺术产生的温床。然而在我看来,作为艺术之神灵的错觉,在生活中却必须坚决杜绝。(驳论,似乎比理论容易写,因为驳论有对象、有靶子,供你批驳的就放在前头,只要伸出你的拳头来,照着对手的弱处出击即可。本文同样以错觉做文章,但是和上文不一样,不在艺术领域做,而是在学术领域里做,于是,结论既两样,文章也变成抨击式的了。)
  在科学上,任何错觉都是不能允许的。比如,小居里夫妇首先发现了中子,其实严格来说,中子并不是他们首先发现的。在他们之前,曾有好几位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这种不知名的微粒,但他们没有在意。
  正是这种“微不足道”的错觉,使他们与全球科学家都梦寐以求的诺贝尔物理奖失之交臂。而小居里夫妇则未被这种错觉迷惑,他们成了物理学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对此,谁还能说,谁还敢说,“错觉万岁?”(论据有说服力,科学和艺术,确实是两种不同的领域,确实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加以对待。作者用科学和艺术进行思维法则的对比,算是找到最好的证据了。)
  如果说科学发现离我们太遥远,那么我们且抛开那个沉重严肃的话题,来看看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吧。
  常常听到一些孩子抱怨家长
  口罗嗦,也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委屈地诉说孩子不理解他们的苦心,在我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也是错觉在作祟。
  父母出于本能给予他们的孩子过多的关爱,这就给那些不懂事的小孩造成一种错觉———父母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就是应该给我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他们就该给我钱花,给我买我要的一切。
  他们不知道他们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小皇帝,而是和父母一样的普通的人。是错觉让孩子变得任性,也是错觉让父母变成三毛笔下的守望的天使。

  另外,孩子们在家长的娇惯之下,变得弱不禁风,做事毛糙,粗心大意,大大咧咧,于是,家长对他们什么都不放心,什么都希望能够包办代替,似乎只有这样,他们的孩子才不会出问题。殊不知,这又是一种错觉!正是家长自己的行为,掩盖了孩子们的能力和智慧,甚至于妨害了他们的创造力!所以,只有赶快摒弃这种错觉,代沟才会消失,只有抛离这种错觉,家庭教育才会走上正轨。(举例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理论尚可挖掘。)
  现在,我们还能说“错觉”是“万岁”的吗?错觉使我们丧失了自信;错觉,使我们忘记责任;错觉,使我们偏离了方向;错觉,还会使我们走向失败!
  所以,如果在艺术上可以提“错觉万岁”的话,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只能说:“消灭错觉!”
   错觉———美的源泉
   吴淞中学高三(2)黄艳燕
  绘画中的写生,因错觉而产生了无尽的灵性美,无怪乎吴冠中先生要大呼:“错觉,是艺术之神灵,错觉万岁。”
  其实,上文所谓的“错觉”只是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完美的想象,是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飘渺。因为有了它,人们才有了美的感受:因为有了它,艺术才变得充满灵性;因为有了它,生活才显得多姿多彩。(是很好的排比句。但是,正因为是排比,就以成双结对为上乘。所以可以再增加一句,或者减去一句。)
  在众多的画派中,不可否认,抽象画派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在那些看似支离破碎的图片中,人们往往仔细看却看不出所以然来的画,远远地,不经意地一瞥,却能发现其中无限的玄机,这便是错觉产生的美。它可以比写实派中唯美的图画更撼人心神,令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这种美是发自内心,直击胸臆的瞬间爆发,是弥留在脑海中久不散去的韵律,它们深刻却又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多层次地体味作品的内涵,便会感到抽象画远比一些写实的作品富有韵味!在这里,作者对抽象画的审美法则作了一些阐述,或者说,由于作者懂得抽象画派的审美方式而理解了错觉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常说,“诗画同源”,人们又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而王维的画,画中有诗。当你发觉了其中的联系的时候,你就打开了联想的大门,同时,也就拿到写作的金钥匙了。
  在中国古代,早有人认同了错觉的美,于是便有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正是由于酒后的错觉,李大诗人传留给了我们他对美的享受。这种美是豪放,是不羁,是飘渺,它让我们在深夜中想象着影子与月亮的对话,它让我们感到作者的一份痴狂与天真,它让我们为这位不得志却苦中作乐的诗仙报以同情与尊敬,它让我们感到一种凄清与快乐并存的矛盾美,错觉,在这之中又一次有力地证明了它的实力。(一个“洋”例子,一个“中”例子,相得益彰,给人非常宽广的想象余地。从而对错觉的美也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此处把这首诗理解为是李白酒醉后的错觉,很有独到的见解,很好地拓展了吴冠中的关于错觉的美感理论。)
  然而,随着现实主义的诞生,(把错觉的远离归结为现实主义的诞生可能不确切,因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也并不排除想象和错觉的。试看一些现实主义大家的作品,就可以感到这点。只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比较注意按照现实原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罢了。)错觉便被当着病毒打入了冷宫,照相机的出现使社会淡忘了神韵美,精确的量度器使人们忘记了自由的曲线美,面对定型的物件,我们的感觉被凝聚了。想象的翅膀被硬生生地折断,于是,那似真似幻的美感不再,徒留精确与现实。但人们无法满足于长久的空虚,在长期的精神紧绷后,终于发现心中深深渴望的还是错觉。这便引发了艺术家的振臂呐喊,呼唤错觉的归来。(写得非常好,对抽象艺术有独到的看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浅谈初中文言文背诵指导——《邹忌讽齐王纳谏》背诵(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相关文章
  1.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2. 高考语文阅读题概括方法浅谈(教学案例)
  3.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1)(人教版高三...
  4.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
  5. 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6.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
  7.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人教版高三必...
  8.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二)(人教版高...
  9.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1)(人教版高三...
  10.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2)(人教版高三...
  11.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3)(人教版高三...
  12. 高考语文考点训练学案——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13. 《高考语文广告语复习》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三选修)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