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初中第五册常用文言词归类» 正文

初中第五册常用文言词归类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290

概要:1. 河阳之北2.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3. 惩山北之塞4. 出入之迂5. 聚室而谋6. 毕力平险7. 损魁父之丘8. 始龀9. 固不可彻10. 无穷匮也11. 惧其不已也12. 无陇断焉13. 投诸渤海之尾14. 其妻献疑15. 北山愚公长息曰16. 楚人以晏子短17.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18. 比肩继踵而在19. 故直使楚矣20. 谓左右曰21. 齐之习辞者也22. 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23. 齐人固善盗乎24. 晏子避席对曰25.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26. 拥大盖,策驷马27. 素悍勇而轻齐28. 倍日并行29. 孙子度其行—1—30. 而旁多阻隘31.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32. 乃自刭33. 下邳圯上34. 直堕其履圯下35. 顾谓良曰36. 欲殴之37. 为其老,强忍38. 因长跪履之39. 后五日平明40. 与老人期41. 后十年,兴42. 遂去,无他言43. 旦日,视其书44.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45.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46. 张袂成阴47. 越明年48. 予观夫巴陵胜状49.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50. 朝晖夕阴5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2. 迁客骚人,多

初中第五册常用文言词归类,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1. 河阳之北
2.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3. 惩山北之塞
4. 出入之迂
5. 聚室而谋
6. 毕力平险
7. 损魁父之丘
8. 始龀
9. 固不可彻
10. 无穷匮也
11. 惧其不已也
12. 无陇断焉
13. 投诸渤海之尾
14. 其妻献疑
15. 北山愚公长息曰
16. 楚人以晏子短
17.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18. 比肩继踵而在
19. 故直使楚矣
20. 谓左右曰
21. 齐之习辞者也
22. 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23. 齐人固善盗乎
24. 晏子避席对曰
25.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26. 拥大盖,策驷马
27. 素悍勇而轻齐
28. 倍日并行
29. 孙子度其行
—1—
30. 而旁多阻隘
31.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32. 乃自刭
33. 下邳圯上
34. 直堕其履圯下
35. 顾谓良曰
36. 欲殴之
37. 为其老,强忍
38. 因长跪履之
39. 后五日平明
40. 与老人期
41. 后十年,兴
42. 遂去,无他言
43. 旦日,视其书
44.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5.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46. 张袂成阴
47. 越明年
48. 予观夫巴陵胜状
49.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50. 朝晖夕阴
5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2.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53.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4. 若夫霪雨霏霏
55. 山岳潜形,樯倾楫摧
56. 薄暮冥冥
57. 波澜不惊
58.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9. 岸芷汀兰

60. 皓月千里
61. 忧谗畏讥
62. 叶徒相似
63. 浮光跃金,静影沉碧
64.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65.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6.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67. 是进亦忧
68. 吾谁与归
69. 善藏柑,徙寒暑而不溃
70. 出之烨然
71. 人争鬻之
72. 予贸得其一
73.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
74. 将衒外以惑愚瞽也
75. 吾业是有年矣
76. 吾赖是以食吾躯
77. 而独不足子乎
78. 吾子未之思也
79.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80. 峨大冠,拖长绅者
81. 民困而不知救
82. 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83. 昂昂乎庙堂之器
84. 法 攵而不知理
85.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86. 醉醇 农而饫肥鲜者
87. 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
88. 类东方生滑稽之流
89. 岂其愤世嫉邪者耶
90. 而托于柑以讽耶
91. 妾是以辞去
92. 公子是之不察
—2—
93.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
94. 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 孺子!下取履
3. 北通巫峡;南极潇之湘
(二)形容词作名词
1. 吾与汝毕力平险
2. 与其轻锐倍曰并行
3. 居庙堂之高
4. 处江湖之远
5. 醉醇 农而饫肥鲜者
(三)形容词作动词
1. 素悍勇而轻齐
2.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3. 良因怪之
4. 良因异之
5. 南极潇湘
6. 峨大冠,拖长绅者
(四)名词作动词
1. 拥大盖,策驷马
2.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3. 乃钻火烛之
4. 有一老父衣褐
5. 父曰:“履我!”
6. 良殊大惊,随目之
7. 以缚背刀
8. 填然鼓之
9.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 吾业是有年矣
12.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五)动词作名词
1.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 山岳潜形,日星隐耀


古今异义词
1. 方七百里
2. 虽我之死
3. 而山不加增
4. 何苦而不平
5. 曰,坐盗
6.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7. 所以然者何
8. 寡人反取病焉
9. 谓左右曰
10. 士卒亡者过半矣
11. 曾不若孀妻弱子
12. 直堕其履圯下
13. 父去里所
14. 喜曰:当如是
15.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16. 属予作文以记之
17. 前人之述备矣
18.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19. 则有去国怀乡
20. 至若春和景明
21. 微斯人,吾谁与归
22. 把酒临风
23.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通 假 字
2. 指通豫南
3. 始一反焉
4. 汝之不惠
5. 智叟亡以应
6. 一厝朔东
7. 无陇断焉
8.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9. 圣人非所与熙也
—3—
10.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11. 良鄂然,欲殴之
12.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3.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14. 属予作文以记之
15.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6. 贾十倍,人争鬻之
17. 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18.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19. 将衒外以惑愚瞽也
文言虚词
A.“之” a. 代词 b. 助词“的” c. 动词,到、往 d. 调节音节,助词
e. 主谓句结构助词 f. 宾语提前标志,助词 g. 表陈述语气的助词
1. 惩山北之塞
2.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 始龀,跳往助之
4. 甚矣,汝之不惠
5.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6. 先天下之忧而忧
7. 久之,蛇竟死
8. 操蛇之神闻之
9.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0. 投诸渤海之尾
11.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12. 吾欲之南海,何如
13.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千里也
14.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15. 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16. 遂成竖子之名
17. 良因怪之,跪曰:“诺”
18.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9. 良殊大惊,随目之
20. 属予作文以记之
21.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2. 子将安之


23. 今子是之不察
24. 公将鼓之
25. 何陋之有
26. 无御之者

B.其 a. 人称代词 b. 指示代词(“这”、“这些”、“那些”或“其中”,“其中的”)
c. 语气助词
1. 其妻献疑曰
2. 其如土石何
3. 惧其不已也
4. 帝感其诚
5. 其贤者使使贤主
6.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7. 增其旧制
8.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9. 其喜洋洋者矣
10. 既克,公问其故
11. 殚其地之出
12. 予贸得其一
13.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
14. 退而思其言

C.焉 a.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b.疑问代词,哪里 c. 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呢”、“吗”、“呀”、“了”
1. 且焉置土石
2.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无陇断焉
4. 又何间焉
5. 惧有伏焉
6.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7. 永之人争奔走焉
8.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9.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0. 寡人之于国,尽心焉耳矣
1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2. 时而献焉
—4—
D.为 a. 动词 b.介词 c. 名词
1.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2. 使子为使
3. 为其来也, 臣请缚一人
4. 橘生淮南则为橘
5. 明日为五万灶
6. 为其老,强忍
7. 良业为取履
8.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9. 或异二者之为
10. 甚矣哉为欺也
11. 齐号为怯
12. 一人去为市
13. 故为之说
14.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E.以 a. 介词 b. 连词 c. 动词 d. 句中助词 用“有以”、“无以”的形式出现,译时,同“有”、“无|”一起译成“有什么”、“没有什么”或“不能”。
1.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 河曲智叟亡以应
3. 吾欲辱之,何以也
4. 虏太子申以归
5. 父以足受
6. 以故东徙
7. 属予作文以记之
8.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9. 吾赖是以食吾躯
10.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11. 将衒外以惑愚瞽也
12. 而托于柑以讽耶
13. 以塞忠谏之路也
14.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15.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16.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17. 以伤先帝之明
18. 必以信
19.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F.“而”作连词 a. 表并列 b. 表顺接
c.表转折 d. 表修饰 e. 表假设
1.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 聚室而谋曰
3.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4. 而山不加增
5. 退而思其言
6. 令齐军善射者夹道而伏
7.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
8.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9. 玉质而金色
10. 予怪而问之曰
11. 盗起而不知御
12. 醉醇 农而饫肥鲜者

G.乃 a. 副词“于是”、“就” b. 副词“才” c. 副词“竟” d. 判断动词“是”
1. 乃弃其步军
2.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3. 乃钻火烛之
4. 乃自刭
5. 乃重修岳阳楼
6. 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
7.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 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H. 则 a. 表判断“是”“就是” b. 连词“那么”“就”“于是”“就要” c. 转折连词“可是”“却”
1.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 登斯楼,则有去国怀乡
4. 然则何时而乐耶
5. 则吾斯役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集
《初中第五册常用文言词归类》相关文章
  1. 初中第五册常用文言词归类
  2. 初中第五册常用文言词归类
  3. 抓住诗眼势如破竹——初中第五册第30课《诗词五首》备课指要
  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第五册常用文言词归类
  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第五册常用文言词归类
  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第五册常用文言词归类
  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第五册常用文言词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