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小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主观题» 正文

小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主观题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597

概要:福建南安二中 黄种丁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遵循下面三条原则::1.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2.达。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3.雅。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能表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就中学生而言,第三点是较高的要求,高考也暂不会对此作要求,但前两点是必须做到的。因而作为综合性考查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要求考生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句意,又能够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比较准确地表达。它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而且考查他们的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选择文言文翻译句又是独具慧眼的,目的性很强,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并且也将这些重要的语法现象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的语言知识主要包括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见文言虚词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下面主要结合福建高考试题来说明。考查重点高考卷词通假字(2004福建卷)范氏富,盍已乎?一词多

小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主观题,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福建南安二中 黄种丁

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遵循下面三条原则::1.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2.达。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3.雅。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能表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就中学生而言,第三点是较高的要求,高考也暂不会对此作要求,但前两点是必须做到的。
因而作为综合性考查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要求考生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句意,又能够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比较准确地表达。它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而且考查他们的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选择文言文翻译句又是独具慧眼的,目的性很强,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并且也将这些重要的语法现象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这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的语言知识主要包括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见文言虚词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下面主要结合福建高考试题来说明。
考查重点 高考卷
词 通假字 (2004福建卷)范氏富,盍已乎?
一词多义 (2004福建卷)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
古今异义 (2004全国卷)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
词类活用 (2004福建卷)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重要虚词 (2004福建卷)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句 判断句 (2004全国卷)
被动句
省略句 (2004全国卷)献子执(之)而纺于庭之槐
宾语前置 (2004福建卷)欲而得之,又何请焉?(又请何焉)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2004福建卷)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04年福建高考试题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目如上表所示:综合考察了文言文字的通假现象,词的一词多义何此类活用,各种句式等。因此高考专题复习当中应该特别强调文言文字词句语法知识在翻译表达上的落实。
课文文言语句翻译练习。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0、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1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1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8、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0、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答案参见课本。
课外迁移训练:
1、 所谓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愤。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2、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亦。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3、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1)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2)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4、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6、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7、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1)“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0、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1、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参考答案:
1。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虽然看见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思。
2。真正的君主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3。(1)是归服齐国呢好,还是归服楚国呢好?
(2)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筑坚固,与老百姓一起坚守它,宁可献出生命,老百姓也不退去。
4。孟子说:“本来很近的路,却偏偏要跑老远去求;本来很容易的事,却偏偏要往难处去做;其实只要人人亲近自己的亲人,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5。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6。6。

[1] [2]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文言文综合阅读(一)
《小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相关文章
  1. 小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主观题
  2. 小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主观题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小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主观题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小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主观题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小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主观题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小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