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现象» 正文

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现象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549

概要: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 李由富文言中有些实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其词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如果一个词已经活用成了别的词,我们还按其原来的用法去解释,就会讲不通。因此,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结合具体语镜,分析其用法和理解其意义,对我们学习文言文来说是很重要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例如:⑴“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亡:使……亡。《过秦论》);⑵“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五人墓碑记》);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王。《鸿门宴》);例⑴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例⑵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例⑶是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二、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这是指形容词、名词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

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现象,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 李由富
文言中有些实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其词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如果一个词已经活用成了别的词,我们还按其原来的用法去解释,就会讲不通。因此,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结合具体语镜,分析其用法和理解其意义,对我们学习文言文来说是很重要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例如:
⑴“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亡:使……亡。《过秦论》);
⑵“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五人墓碑记》);
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王。《鸿门宴》);
例⑴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例⑵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例⑶是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
二、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这是指形容词、名词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例如:
⑴“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
⑵“而耻学于师”(《师说》)。
在这里,例⑴中的“襟”、“带”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译作:“以……为襟,“以……为带”。例⑵中的“耻”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译作:“以……为耻”。
三、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例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鸿门宴》)。在古代汉语中,方位名词也常作动词。例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向东。《鸿门宴》)。
四、名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常用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处所、凭借的工具等。例如:
⑴“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鸟张着翅膀那样。表示动作的行为、状态);
⑵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⑶“簊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簊畚:用箕畚。表示凭借的工具);
⑷,“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内:在国内。表处所)。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 要注意区别意动和使动。
①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而意动用法则是主语以为或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②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情况不用于意动(动词本身就无意动用法,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作使动和意动却常见)。
(二)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条件。鉴别一个词是否已活用成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面有哪些词类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
(三)要注意弄清楚一个问题:词类的活用,是说某个词本来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本身就有两个词性。

2003.10.18
注:本文已发表在2004.1.9考试报高二版总第887期/专版第18期上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文言文精读篇目笔记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