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雪》教学实录(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正文

《雪》教学实录(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教学实录   阅读:8792

概要: 【教学过程】一.猜谜背诗,激趣导入。师:同学喜欢不喜欢猜谜语呀?生(齐):喜欢。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谜面(出示小黑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生(齐):雪。师:聪明!反应快,猜得又准确。能说说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吗?生1:从“雨落横山”这四个字中,我就猜出谜底是“雪”了,“洁白”“寒”“漫天扬”这几个词,更证明了我猜出的答案是正确的。生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来写冬雪的诗句。师:除了岑参的这句诗外,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生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生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生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生6:北国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生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生8: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生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生10: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生1

《雪》教学实录(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教学过程】

一.猜谜背诗,激趣导入。

师:同学喜欢不喜欢猜谜语呀?

生(齐):喜欢。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谜面(出示小黑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

生(齐):雪。

师:聪明!反应快,猜得又准确。能说说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吗?

生1:从“雨落横山”这四个字中,我就猜出谜底是“雪”了,“洁白”“寒”“漫天扬”这几个词,更证明了我猜出的答案是正确的。

生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来写冬雪的诗句。

师:除了岑参的这句诗外,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

生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生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生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生6:北国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生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生8: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生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生10: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生1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生1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13:说到雪的诗,我也想到了一首跟雪有关的诗。(忍不住笑)

师:这首诗真的那么有趣吗?欢迎你给全班同学朗诵一下,让同学们都来分享这首诗带来的快乐。

生13:不仅诗好笑,而写诗的故事更有趣。

师:讲雪故事,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听他给大家讲故事呀?(鼓掌)

生13:古时候,有三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位当官的,一位懒汉,三个人在一个雪下得很大的日子里来到一位老农家躲雪,望着天上洋洋洒洒的鹅毛大雪一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三个人都觉得无聊极了,其中的读书人就说,咱们以雪为内容来做一首诗,于是,读书人先开了头“大雪纷纷坠地”,当官的,整天溜须拍马,也借雪歌颂皇恩,牵强出了一句:“这是皇家的瑞气”;懒汉不懂做诗,但很希望天天下雪,这样就不用下地干活了,于是也说了一句:“下个三百六十五天”,正在为天下雪不能下地干活的而忧愁的老农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于是骂了懒汉一句“放你娘的狗屁”。于是四人就凑成四句诗:“大雪纷纷坠地,这是皇家的瑞气;下个三百六十五天,放你娘的狗屁”。

师:从这个雪天里写雪的诗的故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14:文如其人。故事中的四个人,身份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懒汉和农夫所作的两句诗太通俗了,简直不是诗,而读书人和官吏作的两句“大雪纷纷坠地,这是皇家的瑞气”书面色彩也较浓,“地、气”也押韵。

生1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各人的功利观念的不同,对同样的雪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差别也很大。

生16:这正印证了教师曾说过的一句话“一千名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生17: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的雪,由于四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作出来的诗内容也不同。

师:真聪明!大家的悟性太高了,面对同样的一个雪的故事,大家却谈出了好几种理解和感受。那么,对于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我们班的六十多位同学们会得出什么样的阅读见解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解鲁迅先生创作于1925年的散文诗──《十九  雪》(板书:十九  雪   鲁迅) 

二. 检查预习,学习生词,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检查同学们预习情况,请大家看上银幕来:

(投影显示下列生字生词,挑生读生字词,解释词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    忙碌    脂粉奁   灼灼  嘻笑   褪尽   朔方     凛冽

明确: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奁(Iián)   灼灼(zhuó) 

嘻笑(xī)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liè)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弥漫

明确: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融,溶化。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三. 播放录音,感知意境。

师:我们先来听《雪》这篇课文的朗诵录音,在听录音的过程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调动自己的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读录音所描绘的画面。

(播放《雪》配乐朗诵录音,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感受录音描绘的画面)

师:散文诗朗诵都把同学们带入到什么样的画面中去啊?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从录音中感受到的画面。

生18:在我的眼前出现的是一幅清晰的画面:白皑皑的雪地上,生长着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远远望去,山花烂漫,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在雪野中,嗡嗡的蜜蜂也忙着在花丛中传粉、采蜜。

师:是一幅有声有色,声色和谐;有动有静,充满着自然情趣的雪野画。

生19:我眼前仿佛看到的是一幅江南戏雪景:一群小朋友在雪地中嬉戏,打雪仗,然后堆雪人,他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一把一把地把雪往一处聚,可是由于小孩力太小,老是无法把雪拢在一块,最后在大人帮忙下,终于把雪人堆了起来,小朋友们用龙眼核镶入雪堆中做雪人的眼珠,又在雪人的脸上、嘴唇上涂胭脂,再把一顶小毡帽盖在雪人头上,一个活脱脱的不倒翁雪人便站在雪地中,小朋友看着自己亲手堆成的雪人,高兴得跳了起来,他们对了着雪人拍手,点头,嬉笑。

师:好一幅小孩江南戏雪图,加入自己的想象成分,描述得更生动形象了。

生20:我想到的是,由于天气转暖,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小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人的鼻子渐渐没有了,脸上的红色慢慢模糊了,雪人最终化成了地上一泓水,我把这叫做融雪图。

生21:我眼前浮现的是朔方的雪景:在刺骨的寒冷的天宇中,一阵大风刮过,雪地上的雪像雾一样弥漫开来,向上升起,在天空中旋转,随风飘舞,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师:前面三位同学说的都是江南雪景,你给同学们讲述是朔方的雪。

生22:我脑海中出现是这样一幅画面: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寒风中,一位蓄着八字胡须,面容消瘦,嘴里刁着一支烟斗的老人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望着在旋风中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旋转、升腾、闪烁的飞雪,紧锁眉头,陷入沉思中。

(同学们鼓掌赞赏)

师:同学们的掌声说明大家对这个有创意的构思很欣赏,你应该告诉同学们,你构思这幅画的寓意以及你是怎想到这样的画面?

生22:在听课文朗诵时,我由课文中对雪的描绘,联想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又由这首词联想到一幅《江山如此多娇》的画,画面上画的是毛泽东同志目光炯炯的面对着辽阔的苍茫大地。于是,我联想到蓬勃而奋飞的形象就是鲁迅毫不妥协、坚韧不屈、忧国忧民的正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

师:你感悟能力很强,又善于运用联想,大胆想象,给大家构思这样有人有景,寓意深刻的画面。

四、读议交流,理解寓意。

师:前面,我们通过听课文朗读录音,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同学们也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交流了各自从声音方面感受到的雪景画面,那么,作者描绘的两幅雪景各什么特点呢?作者为什么要给描绘这两幅雪景图呢?鲁迅先生究竟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就这个问题在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划道道,批眉注,写旁批;然后在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看法。) 

师:下面,先来谈谈对两幅雪景图的特点有什么样认识?

生23:课文描绘的两幅雪景图,江南的雪滋润美艳,雪野中有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多姿多彩,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和希望;朔方的飞雪是没有色彩的,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是向升腾上的,闪光的。

[1] [2] [3]  下一页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
上一篇:《忆江南》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