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藤野先生》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正文

《藤野先生》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446

概要: 第1课 藤野先生教材分析:鲁迅的作品《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质朴随和、正直热情、治学严谨而又毫无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文章篇幅很长,却脉络分明,材料很多,但井然有序。作为一篇叙述性散文,它的写作特色颇有咀嚼一番的必要。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

《藤野先生》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第1课 藤野先生
教材分析:
鲁迅的作品《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质朴随和、正直热情、治学严谨而又毫无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文章篇幅很长,却脉络分明,材料很多,但井然有序。作为一篇叙述性散文,它的写作特色颇有咀嚼一番的必要。
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一、明确学习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及相关知识。 
2.简介写作背景。 
3.排除字词障碍。 
4.初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5.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二、自主预习
1.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及《藤野先

个案修订









































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与<三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2.写作背景: 
(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26年10月12日写此文于厦门大学。
3.生字: 
yīng     fēi      màn      jiàn      wǎn       jì     
樱      绯     烂 熳       鉴       宛        髻   
yì     yàn     lú huì    yù gěng     yì yang   dùn cuò  
驿      咽      芦 荟     芋 梗      抑 扬     顿 挫   
  pōu     jī       xùn        nì      lòu     jié  
剖      畸       逊        匿       漏       诘   
qī     yǎo      huì       piē           wù tòng  jí 
凄      杳       诲      瞥        深 恶  痛  疾 
4.解词: 
油光可鉴    标致    精通时事   
抑扬顿挫    掌故   模胡    
落第不逊     匿名   诘责  
托辞         凄然   杳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三、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
 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明确:
(1) 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2.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个案修订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合作探究.
精读文章第一部分 
(1) 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 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 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五、课堂小结
这也是作者要离开东京的原因。同时,这部分通过对东京的失望,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也间接的反映了藤野先生可尊敬、可怀念的原因,而这种辛酸与隐痛,正是他忧国忧民的反映。
六、点评拓展
文章虽在前三个自然段未写藤野先生,但他为藤野先生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学习写作散文方法——形散而神不散。
七、检测训练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标点符号的使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