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解析: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细菌的知识,难免抽象。作为科普教学设计>文章,作者尽可能把它具体化、感性化。如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作者力图把话说得平易通俗,目的就是把话说得让读者有感觉。让读者有感觉的方法挺多的,首先,把没有感觉的变成有感觉的;就是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 (四)写作特色1. 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1)列数字。例如“大约在35到36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不久,细菌就出现了“它们能承受从摄氏零下30度低温到150度的高温,”“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就繁殖30代。”(2)作比较。例如,把细菌繁殖与人类繁殖作比较。(3)举例子。例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说明细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数量很多。“比如一个部落或一个村落有病毒或细菌,把那里的人都害死以后,这种病毒或病菌也就灭绝了。”说明病毒必须在人口密布的地方传播,它有了寄生的宿主就维持下去了。(4
《保修》《细菌的启示》导学案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解析: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细菌的知识,难免抽象。作为科普教学设计>文章,作者尽可能把它具体化、感性化。如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作者力图把话说得平易通俗,目的就是把话说得让读者有感觉。让读者有感觉的方法挺多的,首先,把没有感觉的变成有感觉的;就是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
(四)写作特色
1. 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1)列数字。例如“大约在35到36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不久,细菌就出现了“它们能承受从摄氏零下30度低温到150度的高温,”“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就繁殖30代。”
(2)作比较。例如,把细菌繁殖与人类繁殖作比较。
(3)举例子。例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说明细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数量很多。“比如一个部落或一个村落有病毒或细菌,把那里的人都害死以后,这种病毒或病菌也就灭绝了。”说明病毒必须在人口密布的地方传播,它有了寄生的宿主就维持下去了。
(4)打比方。例如,“这是一场人菌斗法,斗法变异。这很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牛魔王的斗法……”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鸽子在飞……那是一只飞行的动物园。”
(5)分类别。例如,细菌的性质和特征分列了五个方面,传染病的途径有两种等。
2. 语言口语化,使教学设计>文章显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例如:“要你命干吗?在你肚子里吃你,生活得挺好的。要了你的命哪儿呆着去呀?对不对?”“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的体内。”“你今天胃口不好,明天头疼,后天有脚气了,不胜烦恼”这些口语生动有趣,便于理解。
(五)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1. 示例:“生物的进化,有两个变化方向:一个是结构往简单化走,另一个往复杂化走。问题是简单是有极限的。作为一个生命起码要单细胞。所以说简单就像一堵墙一样,生物可以往右走------变得复杂,也可以往左走——变得简单。因为右边开放,所以那里的物种成散布状。因为左边“有墙”,不能无限向左,所以向左者云集在“墙根”下,最简单的细菌成了生物中最多的组成者。把细菌向简单进化的极限比作一堵墙,很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2. 示例:“在人菌大战中,在变异能力上,我们干不过这些地球上的元老。换句话说,在基因的多样性上人类没有优势,那怎么办呢?要靠两个武器来抵抗“一是免疫力……再一个本领就是科学技术手段……”作家运用疑问、设问等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提高兴趣,加深印象。
3. 示例:“我们走到最复杂的颠峰是偶然,连幸运都很难说。复杂了以后可能离末日更近,你敢说幸运其实还是自负和狂妄。恐龙曾经是这个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它已经不存在了。”这句话针对人们认为人类进化最复杂最高级的心理,让读者明白复杂并不是件幸运的事。
4. 示例:“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一以贯之地看待寄生策略的时候,便渴望获得一种不卑不亢,不愠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用人们熟悉的词语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待寄生现象的态度。
第二题 作者运用数字与比较相结合,两种手法同时说明事物。
示例:“细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可繁殖30代,而人类繁殖30代则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细菌的一天等于人类的1000年。”运用数字和比较说明了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的特征。
第三题 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争到底。
《保修》
(一)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本文虚构了一位画家购买了年轻推销员保修的一系列产品后带来的烦恼,最后他又回到了当初的秃脑袋。向人们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欺诈现象。
(二)教学设计>文章思路
开端:推销生发剂。
发展:推销染发药,特别发蜡,自动理发机。
高潮:推销脱发剂。
结局:回收自动理发机。
(三)重点语句:
(1)“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我这里有保证书。保证您立即变得满头浓发,想拔都拔不掉。若是过了一个星期显示不出上述的效力,就给您退钱。”
顾主心有顾虑,骗子却紧紧抓住其心理,施展骗术用“保证书、退钱”等引鱼上钩。
(2)“所以,我们针对有限的上流人物……”
这是骗子常用的手段,抬高你,奉承你,只是为了你手中的钱。见了老人他就说孝敬老人的,见了妇女,他就说照顾妇女的……
(四)写作特点
1. 用讽刺手法来揭示主题。
推销员一再强调“本公司的方针是不增加顾客的负担”实际是在一步步引诱顾客陷入圈套。植发、染发、打发蜡、理发,不断地花了很多钱,最后一切全落空了。开始推销员一再声明“负责保修是本公司的经营方针”可当产品出现麻烦时却说:“因为是植物性的,没有办法。”并不失时机地厚着脸皮一再推销产品,给顾主带来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沉重负担,使之几乎破产。这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商人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对广大顾主是有益的提示。
2. 结构上采用重复的基本程式使教学设计>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每次推销产品时嘴都很甜,还有“保证书”,说过一段时间就来“保修”,但从不保修。揭示了言而无信的欺诈手段。
(五)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故事反映的问题,表现的人物心理、言行具有现实性、真实感。另外,文学的虚构,一般而言并不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真实性的感受。首先,故事所反映、表现的问题,尤其是读完故事后读者能直接感受到的商业欺诈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其次,故事所表现的人物心理(主要是画家在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人物的言行细节(特别是推销员的推销言行,如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具有真实感。属于这个显而易见的荒诞故事的虚构本身,因而读者能区分清楚,并不影响它前述的真实感。这实际上是一般读者阅读一切文学作品时的正常表现。
第二题
物极必反,容忍缺憾,简单不失为一种活法,现代物质享受的负面性,嘲讽人性的弱点,讽刺不顾负面效果的推销等。商业欺诈也有多方面内容。
1. 物极必反:不仅是头发疯长导致最后又回到秃脑袋,更重要的是追求完美(注意文中多次出现“我不打算过苛要求”,其实就是在苛求),结果处处都要花钱。最后不堪重负而作罢。
2. 容忍缺憾:秃脑袋是缺憾,后面的绿头发是缺憾,但如都看得破,就不会有后面的瞎折腾。
3. 简单不失为一种活法:画家最后发出的悲鸣,又要染发,又要打发蜡,与其如此不堪重负、不胜烦恼的复杂,还不如当初简单的秃脑袋好。
第三题
更突出人物的心理、言行特征,强化讽刺效果;使最后突转出乎意料,意义突现。
这一重复多次的基本程式为人物对话,其骨干句子如下:好像做梦一样,……惊人的效果,科学的胜利……您能满意,我就放心了。其作用有:1. 故事情节展开的需要。2. 突出了画家的心理特征及推销员暗藏玄机的推销手段,更强化了故事的讽刺、讽喻效果。3. 有一种喜剧的效果,加上前面的漫画效果,读者有一种在幽默轻松的艺术享受中,体悟到事情本质的乐趣。4. 使最后的变化出乎意料,意义突现。其一是画家终于发现了欺诈的秘密,其二是推销员竟然还来回收自动理发机。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豁免( ) 喷嚏( ) ( ) 奶酪( )
摄取( ) 残酷( ) 繁衍( ) 儒学(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