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文言句式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这就是……啊。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名句累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情节发展脉络一、全班齐读课文,抽查正音情况。二、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文章结构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①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③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④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⑤提问:
《鸿门宴》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文言句式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这就是……啊。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名句累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一、全班齐读课文,抽查正音情况。
二、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文章结构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①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③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④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⑤提问:课文中插图有什么地方画得不妥?为什么?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⑥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留沛公与饮”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吗?
⑦“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曹无伤告密 开端 范增献计 鸿 项伯夜访 发展 刘项约婚 刘邦谢罪 门 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 高潮 项伯翼蔽 樊哙闯帐 宴 刘邦逃席 结局 张良留谢 曹无伤被诛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人物形象分析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对他应作如何评价?
二、讨论分析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劝说项梁立韩成为韩王,韩王用张良为申徒。刘邦沿河南西进击秦,中途经韩,张良引兵从刘邦。戏下之会后,刘邦被迫迁汉中,乃遣张良归韩。后韩王为项羽所杀,张良抄小路逃往汉中,成为刘邦的主要谋士之一。2、项羽、项伯东向坐。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C.沛公起如厕(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2.对下面加点人称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若入前为寿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公为我献之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会其怒,不敢献A.②④/①③/⑤⑥ B.④/①②/③⑤⑥ B.④/①②③/⑤⑥ D.③④/①②/⑤⑥3.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若入前为寿⑦若属皆且为所虏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4.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秋毫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11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4此其志不在小A.①⑦○12/②⑤○14/③⑧/④⑥⑨⑩○11○13B.①⑦/②⑤○14/③⑧○12/④⑥⑨⑩○13/○11C.①⑦○12/②⑤/③⑧/④⑥⑨⑩○13○14/○11D.①⑦/②⑤/③⑧○12/④⑥⑨⑩○11○13/○145.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此天子气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亚父者,范增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读音属于何种异读字:①沛公欲王(wàng)关中 道芷阳间(jiàn)行②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 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