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读懂2017应对2017» 正文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读懂2017应对2017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330

概要:5、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用法,筛选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中意思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认识评价。(1)解答实词词义题,一是要弄清实词的基本含义,如第11题中的“讽”字,有“背诵”、“劝告”和“讥刺”等常见词义,二是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从上下文看,“背诵”和“讥刺”与文意不合,而“劝告”是正确释义,其他各选项以此类推。(2)解答文言虚词用法,所谓用法有三层意思:(a)虚词的词性;(b)语法作用;(c)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如第12题中的C项,两个“焉”字,前者为语气词,后者为兼词“于之”,其语法作用,一是表直陈语气,一是既表直陈语气,又兼指代作用,前者译成“呢”或不译;后者可译成“向老师求教”。(3)解答筛选信息题的思路是将各组句子逐一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句子,然后再针对编组情况作出判断,例如第13题B项中的上句“凡所陈奏……矩辄以闻”表明裴矩表面迎合炀帝旨意的特点,符合“佞于隋”筛选信息的要求,下句“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是裴矩面谏太宗说的话,正是他“忠于唐”的表现,所以B项符合题干要求。(4)解答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题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读懂2017应对2017,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5、文言文阅读

  重点考查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用法,筛选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中意思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认识评价。(1)解答实词词义题,一是要弄清实词的基本含义,如第11题中的“讽”字,有“背诵”、“劝告”和“讥刺”等常见词义,二是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从上下文看,“背诵”和“讥刺”与文意不合,而“劝告”是正确释义,其他各选项以此类推。(2)解答文言虚词用法,所谓用法有三层意思:(a)虚词的词性;(b)语法作用;(c)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如第12题中的C项,两个“焉”字,前者为语气词,后者为兼词“于之”,其语法作用,一是表直陈语气,一是既表直陈语气,又兼指代作用,前者译成“呢”或不译;后者可译成“向老师求教”。(3)解答筛选信息题的思路是将各组句子逐一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句子,然后再针对编组情况作出判断,例如第13题B项中的上句“凡所陈奏……矩辄以闻”表明裴矩表面迎合炀帝旨意的特点,符合“佞于隋”筛选信息的要求,下句“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是裴矩面谏太宗说的话,正是他“忠于唐”的表现,所以B项符合题干要求。(4)解答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题,要求考生读懂全文,不要出现理解与概括分析上的错误。这类题目中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因此必须将选项中的每句话认真细致地与原文对号,看是否对文意有所改动。如第14题中的C项,这一选项分号后的表述没有错误,但分号前的表述仔细核对,与原文不符。(5)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出作者自己的看法,然后再结合选项作出准确判断,如第15题,其中A、C、D三项均符合司马光的本意,只有B项讲裴矩由隋入唐后,品性由卑下而趋于高尚,与司马光所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相悖,依据题干要求答案应为B。

  第Ⅱ卷

  第6题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默写

  (1)翻译:高考要求直译,必须字字落实,译文除做到信、达、雅外,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因为这是直接得分点。如第16题(1)题的关键词为“遂”(竟),“廷折”(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朝廷上”),“面从”(名词作状语,译为“当面顺从”),(2)题的关键词为“恶”(厌恶),“忠”(忠诚),“佞(奸伪)。

  (2)2003年古代诗歌赏析考查的侧重点是结合“诗眼”,分析全诗意境,但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评分标准中规定:如从字的活用,句式的倒装或修辞的角度,心理的角度,对“诗眼”进行赏析,只要言之成理都可给分。如字的活用:“咽”使动用法,“冷”形容词用为动词等等。

  赏析一首诗,应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理解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弄清这首诗是怎么写的,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3)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这首诗作出评价。

  (3)名句名篇默写,2003年考了3段,两段课内,一段课外,复习时要先课内,后课外,要特别注意课内名篇中的名句,这是考查重点,默写时首先领悟含义,对易混字、易错字要圈出来,以引起注意,这次考试中有不少人将“期”、“僮”、“渚”等字写错。另外,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笔画要清晰,不写潦草字,不添减笔画。

  作者简介

  及树楠:语文特级教师,现为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市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市教研室学科咨询委员,曾获天津市模范教师、市优秀园丁、市模范教师工作者、区优秀党员和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上一页  [1] [2]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资料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考作文复习知道:写出文采 写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