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材料作文【写作指津】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段材料,或让考生从材料中引出议论的题目,进行议论文写作,或根据材料提供的故事的梗概,要求加以想象,进行记叙文或故事的写作,还可以提供一个故事的开头,进行合理的续写。当然还有进行改换文体的写作、改换人称的写作等等。近些年的材料作文常常和话题作文相结合,也就是要求考生从材料中引出话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和内容,明确作文的要求,然后才能进行符合题意的写作。如何理解好材料?一要“深”读,读文题,读材料,认真琢磨材料透露出的“信息”,细致全面地理解其意;二要“宽”析,即全面分析材料,多角度思考;三要“窄”选,即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自己感悟最深,最善于把握的一方面去发挥,万不可“面面俱到,面面都不到”;四要立“新”,要善于依据材料而又高于材料,求新求异,方能引人注目;五要防“失”,即防止失误,如议论文在引述材料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与材料脱钩;或对材料理解不深而不得要点:或立意过偏、过激等。【题型举例】1.有一首题为“话”的诗是这样写的:有人说/话一离唇/就失去生命我却说/正在那一瞬/它开始诞生阅读以下材
2017年作文写作指津,标签:初中作文教学大全,http://www.51jxk.com
(一)材料作文
【写作指津】
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段材料,或让考生从材料中引出议论的题目,进行议论文写作,或根据材料提供的故事的梗概,要求加以想象,进行记叙文或故事的写作,还可以提供一个故事的开头,进行合理的续写。当然还有进行改换文体的写作、改换人称的写作等等。近些年的材料作文常常和话题作文相结合,也就是要求考生从材料中引出话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和内容,明确作文的要求,然后才能进行符合题意的写作。
如何理解好材料?一要“深”读,读文题,读材料,认真琢磨材料透露出的“信息”,细致全面地理解其意;二要“宽”析,即全面分析材料,多角度思考;三要“窄”选,即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自己感悟最深,最善于把握的一方面去发挥,万不可“面面俱到,面面都不到”;四要立“新”,要善于依据材料而又高于材料,求新求异,方能引人注目;五要防“失”,即防止失误,如议论文在引述材料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与材料脱钩;或对材料理解不深而不得要点:或立意过偏、过激等。
【题型举例】
1.有一首题为“话”的诗是这样写的:
有人说/话一离唇/就失去生命
我却说/正在那一瞬/它开始诞生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阅读提示] 提供的材料是一首诗。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知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可以“话一离唇,就失去生命”为切入点,剖析“话”的生命力;或记叙生活中有人喜欢说假话、大话来呼唤真理、呼唤真情。还可以“话”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情况“离唇”得出“沉默是金”的认识。或以“它开始诞生”为切入口,得出说话“默契”,“话”便有了生命的结论,提倡人与人的心灵沟通。
2.材料一 一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骑
着思想的野马撇开缰绳奔驰到很远的地方。”一位同学问:“野马怎会有缰绳?”老师显得很不耐烦地说:“你少钻牛角尖,学习成绩可能会好些。”
材料二 一小学生翻看字典对“年轮”作出了正确解释。老师又问:“谁还有不同解释?”另一学生说:“年轮就是树长的时刻划的圈。”老师问他是怎么知道的,那位同学说:“课文中的老槐说:‘我虽然不会写字,但是长一岁划一圈。’”老师表扬说:“你真不简单,不查字典就能知道词语的解释。”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以“教与学”为写作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 两则材料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点是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主题都是“教与学”。不同是,材料一中的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加以嘲讽,材料二中的教师对学生质疑的态度是鼓励、赞扬。经过对两则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从教育者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入题,还可以教学相长的角度入题。或加以分析论述;或叙述一个相关事例。
3.郁郁葱葱的树林,茫茫的大山。山里的男孩长大了,他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山里到外面没有路,也没有钱。男孩想了想,找来一把斧头,妈妈问他干什么,他满怀豪情地说:“砍树,我要到山外去。”男孩在林子里砍出一条路来,又把砍下的树卖了作路费。临别时,妈妈问:“你还回来吗?你回来时会认得路吗?”男孩说:“我一定会回来,就顺着这路回来。”男孩走了以后,山里人照着男孩的样子,从四面八方砍出一条路,到外面闯世界去了。许多年后,男孩想回家看看,可当他走到山边,已认不得路。因为山已经光秃秃了,男孩不认得哪条是自己当年砍出的路。他失去了家园!
阅读这篇文章,选择一个角度,以《家园》为题写作,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从环保的角度入题,提出“爱护家园”的口号,还可由此引申到国家经济建设,提出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也可叙述相关的建设家园的故事。
4.根据下列材料,写篇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现象,如铁器会生锈,甚至用不锈钢做的工具,不注意保护也会生锈。普通铁器一旦出现锈斑,不采取措施,锈斑就会蔓延,致使整个铁器成为废物。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锈吃铁”。
[写作提示] 审题要准,立意要新,开掘要深。依据此材料,动笔前可进行这样的思维延伸:
信息点:锈吃铁 — 信息加工;锈斑蔓延,好端端的铁器成为废物 — 思维迁移;人的思想一旦受腐蚀,就会走上邪路 — 拓展延伸;不锈钢工具,不注意保护也会生锈;受党教育多年的干部,不注意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也会蜕化变质。
结 论:我们要经常学习,学习理论,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从小事做起,凡事要防微杜渐。
5.材料:星期六早上,家属区中贴出了这样一则通知:“因检修线路,生活区预计将停电两天,请广大职工家属作好准备。”于是生活区中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要求:根据材料发挥想象力续写一篇记叙文。题目、内容不限。
[写作提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可抓住这一点来写停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由此产生的烦躁情绪。当然,也可以写因为停电,很少出门散步的人们纷纷走出了家门,邻居之间其乐融融,以此反映现代都市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6.美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创办人托马斯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男孩第一次弄到一条长裤,穿上觉得长了一点,于是他请奶奶帮忙把裤子剪短一点,可奶奶说家务事太多。他接着又去找了妈妈、姐姐,二人分别又以各种理由推诿。小男孩只有带着失望的心情入睡了。奶奶忙完家务,想起孙子的裤子,就去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后来妈妈、姐姐也心疼小男孩,分别又将他的裤子剪短了一点。可以想象,小男孩第二天早上起床以后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故事讲完后,托马斯说:管理的失误就在于此;要么都不管,要么都管。这个故事显然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相通之处。
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①从以上故事中提炼一个论点,自拟题目,写作一篇议论文,600字左右。
②发挥想象力,给这个故事续写一个结尾,题目为《男孩起来后》,要求情节完整、合理。
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个与本故事类似的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 要求选择的三个作文题,均由同一则材料而引出。第①题要求写作的文体是议论文,议论文的论文必须是由这则材料中提炼出的。作文者可以抓住文中“管理的失误就在于此,要么都不管,要么都来管”这句话申发开来谈管理体制问题。第②题想象出的故事必须符合前面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必须是一脉相随的。第③题要求写故事,文体可审定为记叙文,其立意必须与材料的中心主旨一致,否则便会偏题。
7.材料 2000年6月14日,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在北京青少年科学宫对50多名中学生谈治学秘决,把它概括为12个字: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后不久,他在母校苏州中学与同学们座谈时又谈到了12个字。
要求:请弄清这12个字的意思,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写作提示] 这12个字,“求学问”的“学问”是一个词,知识;“需学问”的“学问”是两个词,学会质疑问难;“只学答”与前“需学问”正反对照;“非学问”的“学问”又是一个词,真正的知识。其中第二句“需学问”是关键。
8.阅读下面材料,以《学会求助》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天气渐冷,一位14岁的初一住宿生要晒被子,因自己个头力气不足干不了,于是打电话将10多公里外的家长叫来干,竟然不请自己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帮忙。
[写作提示] “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可是在少年儿童中,诸如材料中所发生的现象却不少见。这是由于家长、社会、少年儿童自身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创造条件“放飞”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喜悦和通过成功实践增添求助的勇气和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青少年本身也应该引以为戒,增强求助意识。作文应该从自身角度来谈。
(二)话题作文
【写作指津】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不断深化,作文考题不仅在形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在考查的内容上也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命题者为了让考生在作文卷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文”可做,命题时往往不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而注重考题的“开放性”。其“开放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等方面。而最符合这种“开放性”特点的主要题型就是话题作文。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写?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求“准”。由于话题作文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结果导致了一些同学放松审题而偏离题意。我们认为,任何题目都需要仔细审读,对话题作文而言,写作前更需要明确话题中心词的含义,准确把握其写作范围。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中作文教学,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