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2017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三:概括思路 中考复习(九年级)» 正文

2017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三:概括思路 中考复习(九年级)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中考复习资料   阅读:8323

概要:(选自《科学24小时》2009年第3期) 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本文的说明思路。 2.“专家指出,人们利用各种杀虫剂杀死侵入居室内的蟑螂,这无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蟑螂这样的害虫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一段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以为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为什么?参考答案一、1.先从正面描写孩子们在隆重迎接女教师的到来,接下来从侧面描写女教师因救人而牺牲,再写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她的前男友毅然辞职前来支教,最后叙述孩子们写作文怀念女教师。作者运用白描和烘托的表现手法,从侧面盛赞了女教师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2.不能去掉。因为它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交代了男老师前来支教的原因,使故事更耐人寻味。 二、1.作者从自然界现象入手,引出论题“淡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淡定是一种宠辱不惊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坚定地驻守于内心的行为”,接着引用著名化学家曾昭抡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该论点,再运用对比论证阐明淡定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淡定其实也是一种智慧”。2.司马迁忍受宫刑的耻辱,克服内心的伤痛,淡定坦然地面对一切,耗时数载终于写出《史记》这部鸿篇

2017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三:概括思路 中考复习(九年级),标签:中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选自《科学24小时》2009年第3期)

   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本文的说明思路。

   2.“专家指出,人们利用各种杀虫剂杀死侵入居室内的蟑螂,这无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蟑螂这样的害虫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一段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以为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1.先从正面描写孩子们在隆重迎接女教师的到来,接下来从侧面描写女教师因救人而牺牲,再写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她的前男友毅然辞职前来支教,最后叙述孩子们写作文怀念女教师。作者运用白描和烘托的表现手法,从侧面盛赞了女教师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2.不能去掉。因为它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交代了男老师前来支教的原因,使故事更耐人寻味。

   二、1.作者从自然界现象入手,引出论题“淡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淡定是一种宠辱不惊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坚定地驻守于内心的行为”,接着引用著名化学家曾昭抡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该论点,再运用对比论证阐明淡定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淡定其实也是一种智慧”。2.司马迁忍受宫刑的耻辱,克服内心的伤痛,淡定坦然地面对一切,耗时数载终于写出《史记》这部鸿篇巨著,给中国历史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1.作者先从澄清人们对蟑螂的错误认识入手,对比引出说明对象,接着运用举例子和分类别的方法介绍了蟑螂的四个特点,最后引用资料介绍蟑螂巨大的药用价值。2.放在第6自然段跟第7自然段之间最合适。因为它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主要引出下面对蟑螂药用价值的肯定。

2013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四:概括形象

考点阐释

   形象,《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而在现代文阅读中,形象的含义有所拓展。“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形象考查的要求。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形象除了指常见的人物形象外,还指自然界中的物。风云雷电、日月星辰、雨雪冰霜、花草树木以及各种动物,等等,都可以是形象。如2011年贵州省铜仁地区中考语文试题,要求“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201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要求对“荷”的形象加以品析。

   简言之,概括形象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人)或者其所揭示的象征意义(物)。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虚拟想象的(《西游记》《聊斋志异》中的一些人物形象或动物形象即是)。不同的形象反映的生活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道理也就不同。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对形象的考查,一般是要求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分析某个事物的象征意义。对人物形象的归纳格式为:运用了……的描写方法,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的形象,表现了……的性格,体现了……的精神品质等。

  应对策略

   一、把握常见形象的寓意。

   自然界中的不少形象在古典诗词里已固化为某种寓意,这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文阅读中出现的形象具有借鉴意义。如:月,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团圆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松、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鸿雁、青鸟、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现代文中,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中的“松树”,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共产主义风格;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象征着敌后广大的抗日军民;冰心的散文《小橘灯》中的“小橘灯”,象征着光明;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中的“小蜜蜂”,象征着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等等。

   把握常见形象的寓意,有助于同学们由此及彼地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准确地把握现代文中的各种形象。

   二、着重把握人物形象的神情面貌、性格特征和思想品格。

   1.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就是在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和躲于勒中体现出来的,通过这些生动的情节,突出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2.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如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有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到这些,我多么忏悔!……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到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过的戒尺。”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自己以前不好好学习的懊悔,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的恨。又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通过对孔乙己的语言和外貌(穿着)描写,活现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迂腐穷酸的读书人形象。

   3.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如曹雪芹的《香菱学诗》中,香菱的身份低贱,生活经历坎坷,几乎没有什么文化,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她才苦志学诗,因此她的性格是“痴”;黛玉失去父母,寄人篱下,在某种程度上与香菱可谓是同病相怜,所以她才会用心教香菱学诗,所以她的性格是热心,善解人意。

   三、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司马迁《史记》的“本纪”中,对人物经历叙述完后,都有一个“太史公曰”,发表的就是作者对人物的评价。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也常发表作者对人物的议论。这会对读者全面准确地理解人物形象、归纳人物形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这里说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也指社会环境。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例如: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琅琅,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龙应台《山间小路》)

   将人物形象置于特定环境中,要求概括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同学们可先从环境描写渲染了什么氛围、营造了什么意境、提供了什么背景等角度,总结出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再从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一点,总结出环境描写烘托出的人物形象和特征。本段描写了宁静幽雅的书院,反映了作者对千年文化的思考。环境描写突出了书院环境的宁静幽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有烘托作用,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出一个聆听中华古老文明声音的文人睿智沉思的形象。

  真题解析

   一、(201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美国]凯瑟琳?比恩

   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做饭,16岁的儿子安东尼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来,我警惕地抬起头。安东尼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最近我们每次见面气氛都很紧张,争吵随时一触即发。这次他又会有什么问题?音乐?朋友?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妈妈,比利?寇根有一条银色的裤子,我也要一条。”

   “为什么?”我搞不懂他的这种追星行为。

   “妈妈,比利?寇根是'碎南瓜’乐队的主唱。'碎南瓜’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跟一个外星人讲话。这些天来,我俩正为了这个“碎南瓜”乐队闹得不开心。

   安东尼跟我说好话,央求我,我全都置若罔闻。看到我不为所动,他一屁股坐下来,把脸扭到了一边。

   “你到哪儿去买?”我没好气地说,“可能全城都没有卖的。”

   “那我就自己做,但你要借钱给我。”

   “忘了它吧,儿子。这辈子你大概就只穿一次。”我断然拒绝。

   但是,我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然而,我最终还是近乎顽固地拒绝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2017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五:概括内容 中考复习(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