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语文卷)解析» 正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语文卷)解析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439

概要: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 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注]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节选自《宋史•查道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鳜尺许以馈 馈:进献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治:追究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第:住宅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8.【答案】:D质:典当、抵押或译为: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语文卷)解析,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 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注]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鳜尺许以馈 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治: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第: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
8.【答案】:D质:典当、抵押或译为: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是
A.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B. 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

C. 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D. 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9.【答案】:B(A对亲之孝\使两川者所为;C都是对亲友仗义疏财\乐于相助;D亲族对查道的资助\不偷取他人佳枣)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道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10.【答案】:C(“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 古代“犯人”一般用“囚”字,“犯”并非是“犯人”,而是“冒犯”,有成语“有犯不较”作证,加上前边有“道性淳厚”,说明其非常厚道。此处属望文生义,话说回来,如果C项正确,那么查道就是没有原则的昏官了,这与整个文段内容有矛盾,聪明的学生应该会想到这个问题,这正说明了此题有极高的区分度)
四、(本大题3小题,共22分)
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子厚前时少年,用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 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行予时也。(取材于韩愈《柳予厚墓志铭》)
【参考答案】:谓为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3分)
【参考译文】:(查道的)母亲曾经患病,想喝鳜鱼汤,正是冬于严寒的冬季,集市上不能买到(鳜鱼)。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4分)
【参考译文】:(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菩萨蛮•北固题壁》赏析:
原文: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赏析:这首《菩萨蛮•北固题壁》是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兼书法家郭麟所作。这首词在形式上采用了拟人手法描写江流绕着群山盘旋流逝远去以及江中的帆船依流或行或停的景象。作者形象的写出了江河流逝、群山却似乎要百般阻拦,但却终究奔流而去。
释义: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谁不替江流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的落停了下来,船停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译文为草根博览所作,仅供参考,敬请指正。)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郭麟:(1823~1893),字子嘉,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书法家,潍县(今潍城区)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他幼承家学,酷爱金石文字,栖居乡间,悉心考古,精研六书。数十年搜罗金石不辍,鉴赏能力为陈介祺所推服。性情傲僻,不随俗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份外之财毫厘不取。虽贫困,而不移其志。
  他曾被郭熊飞聘为家馆教师,随其宦居南北10余年。返籍后,于城西杨家庄置田10余亩,筑舍居住,名为“杨峡别墅”。因住处濒临大于河,居室名“听渏山房”。他隐居乡间,埋头著述,并于荒冢破寺中、断碣残碑间,剥剔苔藓,搜集古迹金石文献,10余年得90余种。自乡居后,六七年不入城市,更不与缙绅交往。独于考证篆籀,辨别碑版真伪时,与陈介祺共相研讨。补订得232种,辑为8卷,名《潍县金石志》。晚年寄居妹家。  1883年(光绪九年),侍郎汪鸣銮视学山左,慕名来访。他为之缕述详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汪明銮为之倾服。汪见他著述甚丰,却因家贫无资刊行,欲赠金相助,他辞谢。汪又欲为之请、授之以官,他亦辞谢。最后,汪鸣銮执意留金作为写书费,并允为校刊诸书,郭麟才起谢。为使近30卷著述,能尽快问世,他历时3月,力疾校雠完成后,因汪被罢官归里,致使该书未能出版。他耗费多年心血,其著述因无力出版而被埋没,深为痛心,忧郁成疾,于1893年(光绪十九年)含恨去世。临终前,将遗稿悉付友人王承吉。
著有《灵芬馆诗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续集》八卷,《杂著》二卷,《杂著续编》四卷,《江行日记》一卷,《樗圃消夏录》三卷,《灵芬馆诗话》十二卷,《续诗话》六卷,及《蘅梦词》、《浮眉楼词》、《忏余绮语》各二卷等,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蒲苇纫如丝, 。(《孔雀东南飞》)
(2)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
(4)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5)骈体文在句式方面的特点是骗偶和“ ”。
(6)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是《 》。
【答案】:(1)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李白《蜀道难》)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4)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5)骈体文在句式方面的特点是骈偶和“四六言”。
(6)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是《墙上的斑点》。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B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