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熟语使用中的常见类型2(人教版高三)» 正文

熟语使用中的常见类型2(人教版高三)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210

概要: 六、画蛇添足,前后重复1、感到自惭形秽 2、众多的莘莘学子 3、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4、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5、满腹经纶的才学 6、妄自菲薄你自己 7、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8、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9、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10、任重道远的责任11、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12、破天荒的第一次 13、正方兴未艾 14、众多的芸芸众生15、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16、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泪 17、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18、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19、独自孑然一身 20、更加变本加厉 21、劳苦大众民不聊生七:人称角度失当,敬谦错位1、雕虫小技: 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自谦 例句: 这些玩意儿,尽是些~,不过解闷消闲。我讲的是长枪大戟,东荡西驰的本领。2、东涂西抹: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谦辞例句: 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呢。3、贻笑大方: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3、千虑一得

熟语使用中的常见类型2(人教版高三),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六、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1、感到自惭形秽  2、众多的莘莘学子 3、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4、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
5、满腹经纶的才学  6、妄自菲薄你自己  7、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8、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9、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10、任重道远的责任
11、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12、破天荒的第一次   13、正方兴未艾  14、众多的芸芸众生
15、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16、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泪  17、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18、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19、独自孑然一身  20、更加变本加厉  21、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七:人称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1、 雕虫小技: 
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自谦 
例句: 这些玩意儿,尽是些~,不过解闷消闲。我讲的是长枪大戟,东荡西驰的本领。
2、东涂西抹: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谦辞
例句: 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呢。
3、贻笑大方: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3、千虑一得: 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4、绵薄之力:是个谦词 常用在说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如:为了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我定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5、汗马功劳: 
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例句: 将俺丞相~一旦忘了,贬在济南府闲住。(元•王实甫《丽堂春》第四折) 
6、敝帚自珍: 
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7、鼎力相助:鼎:大。尽最大的力量帮助。敬辞
8、如坐春风: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例句: (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的感觉。
9、蓬荜生辉: 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10、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11、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12、不情之请: 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例句: 我想这是大年夜,他在暖暖融融的屋里,说说笑笑正热闹,叫他冲黑冒寒送我,是~。
13、身临其境: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示例: 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的感觉。 
14、设身处地: 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15、信笔涂鸦: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16、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谦辞 
例句: 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同他乱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八、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1、目无全牛
释义: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出处:《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2、守株待兔
典故: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例句: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典故: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例句: ~。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4、四面楚歌   典故: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例句: 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5、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例句: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刻苦训练。 
6、巧言令色  释义: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 《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7、倚马可待: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8、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9、不可救药: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例句: 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10、望洋兴叹
典故: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例句: 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了。
11、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2、乐不思蜀: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3、祸起萧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4、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例句: 写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样会像~一样,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15、风声鹤唳: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16、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例句: 水山,不要急。事情早晚能弄个~。
17、按部就班
典故: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18、苦心孤诣
典故: 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我的作文我做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