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诗歌答题模式(苏教版)» 正文

诗歌答题模式(苏教版)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551

概要:例如2006年安徽卷诗歌鉴赏部分第二题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思路分析:“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步骤二)(步骤三) 上一页 [1] [2] [3] [4] [5]

诗歌答题模式(苏教版),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例如2006年安徽卷诗歌鉴赏部分第二题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思路分析:“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步骤二)(步骤三)

 

上一页  [1] [2] [3] [4] [5]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矛盾的士子与随性的市民
《诗歌答题模式(苏教版)》相关文章
  1. 诗歌答题模式(苏教版)
  2. 诗歌答题模式(苏教版)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诗歌答题模式(苏教版)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诗歌答题模式(苏教版)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诗歌答题模式(苏教版)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诗歌答题模式(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