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高中联想和想象能力训练二:由此及彼,把握联系——相关联想法写作训练» 正文

高中联想和想象能力训练二:由此及彼,把握联系——相关联想法写作训练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144

概要: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诗人一贯具有远大的理想,对祖国前途无比关怀,即使屡遭迫害也不屈服、动摇。这里所引的是诗人到了流放终点——溆浦所进行的一段景物描写。这四句诗写了四种景象:高山“蔽日”,山下“幽晦”,雨雪“无垠”,乌云“承宇”,这些景象远近参差,朝暮更替,充分表现了空间的延伸和时间的流动,它们之间本无联系,可是诗人运用接近联想,把它们编织在一起。从而使笔下的这些景象变幻成令读者“如遇子心目之间”的“瑰怪之观”。 要从根本上提高相关联想能力,平时要经常进行“纵向、横向”思考。这里的“纵”、“横”指时间和空间。纵向思考特指按时间推移为序来选材构思的“正向、逆向思考”。横向思考则是按空间的转移为序来选材构思,纵向、横向思考也广泛用于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的选材构思中。解说程序或历程的说明文,一般要“纵向”构思;介绍方位或结构的说明文,一般要“横向”构思。议论文的理论论据,特别是事实论据,展开纵向、横向思考,上下数千年,左右几万里的典型论据都任你挑选。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推移、空间变更紧密相联,甚至是一致的,因此构

高中联想和想象能力训练二:由此及彼,把握联系——相关联想法写作训练,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诗人一贯具有远大的理想,对祖国前途无比关怀,即使屡遭迫害也不屈服、动摇。这里所引的是诗人到了流放终点——溆浦所进行的一段景物描写。这四句诗写了四种景象:高山“蔽日”,山下“幽晦”,雨雪“无垠”,乌云“承宇”,这些景象远近参差,朝暮更替,充分表现了空间的延伸和时间的流动,它们之间本无联系,可是诗人运用接近联想,把它们编织在一起。从而使笔下的这些景象变幻成令读者“如遇子心目之间”的“瑰怪之观”。
要从根本上提高相关联想能力,平时要经常进行“纵向、横向”思考。这里的“纵”、“横”指时间和空间。纵向思考特指按时间推移为序来选材构思的“正向、逆向思考”。横向思考则是按空间的转移为序来选材构思,纵向、横向思考也广泛用于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的选材构思中。解说程序或历程的说明文,一般要“纵向”构思;介绍方位或结构的说明文,一般要“横向”构思。议论文的理论论据,特别是事实论据,展开纵向、横向思考,上下数千年,左右几万里的典型论据都任你挑选。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推移、空间变更紧密相联,甚至是一致的,因此构思记叙文对,纵向、横向思考往并要同时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行文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不要罗列现象,写成一篇时空流水帐。
除此之外,平时还要经常进行“内向、外向”思考。
“内向思考”是把思路局限在本事物。本领域内的思维活动;“外向思考”则由此及波,把思路由本事物向别的事物,由本领域推向别的领域。峻青写的《雄关赋》(见高中语文第三册)一文先描述眼前具体的“雄关“,进而写到“另一种无形的雄关”—— 人们坚贞不渝的信念。从构思看,本文先作内向思考,然后进行了外向思考。
选材构思中,内向思考能使注意力集中,强化思考力度,突破思考难点;但有时容易造成思路堵塞,使文章难出新意。而外向思考,则往往产生新的构思。新的材料滚滚而来,新的立意也将随之而至。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过一句话:“发明和发现存在于:在看到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人想到过的东西之中。”进行外向思考,就有可能“想到从没人想到过的东西”。在进行外向思考能力的训练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内向思考”,各种文体的构思都要运用;“外向思考”,则主要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构思中。兼用这两种思考构思时,
往往是先内向思考,再借助比喻、类比、象征、联想等方式,由此及彼进行外向思考。要注意的是,“此”与“彼”一定要有某种联系或相似点,不能主观地硬性搭配。

三 能力训练
1.在戏剧《赤壁之战》中,面对旭日染江,关羽联想到赤壁大战的历史引吭高歌:“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得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烈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试分析一下关羽联想的方式。
提示 :关羽由染红的江水联想到赤壁之战时染红的英雄血。这个联想是在
空间接近基础上的联想。本来赤壁之战距此时已相距久远,彼此无联系,但由于发生在同一空间——赤壁之战所在地,由于空间接近而联系到一起。
2.先读一读陶渊明《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试分析诗中各自独立的景象的可接近的地方。
提示 :这首抒情诗所展示的是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里面的“采菊”、“见南山”、“日夕佳”、“飞鸟还”等景象,本来看上去是各个独立的,可是一经诗人抓住它们之间的可接近之处——“此中有真意”,这条思想感情红线的串连,就浑然一体,充满着无限的情味。
3.先诵读一下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的上阕: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试分析一下诗人是怎样运用相关联想来创作诗歌意境的。
提示:开头三句着重渲染了特定的气氛、环境。接着一个“看”字,总领所有的写景文字。山上、江中、天空、水底,诗人运用相关联想,摄取了最具“时空”特征的景物: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远近交替,宛如珠玉辉映,笙罄和谐。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既显示了眼前所见景物之间的可接近之处,更把眼前所见扩展到世间万物,揭示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积极奋争的精神状态。需 要特别指出的是:甲乙两事物在时空上的接近其实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在一起所形戒的巩固的条件反射,这是进行相关联想的先决条件。离开了这一先决条件,要想使甲、乙两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是不可能的。
4.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冬天》,讲讲作者是怎样运用时间接近联想法构思这篇文章的.这篇散文有什么特色。
冬 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 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朱自清散文选集》)
[提示]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冬天》,恰当地运用了时间接近联想法, 此文描写了三幅场景, 都是在冬天(特定的时间)发生的. 三幅场景,又以“温暖” 的情思来连缀,恰似珠联壁合,毫无珠玑满地之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