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02中文本(二) 指导老师 罗 华摘要:鲁迅揭露了国民性的最大希望是唤醒民众,但能理解国民性的,毕竟是少数的知识分子,至少相对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是少数的。到现在这个社会这些理解何为国民性的少数知识分子并没有继承鲁迅的遗愿,相反的却利用了鲁迅的这一发现,去愚弄百姓,去更好的统治百姓。幽默啊,最大的幽默,真正的幽默。关键词:国民性 现代幽默一 鲁迅笔下的“国民性”所谓“国民性” 是指一个民族由于生活在同一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民族意识、民族风格等。回到小说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小说中展示了国民劣根性的种种表现,下面试作具体分析。1.主-奴根性(贪婪、卑怯) 鲁迅多次说过《阿Q正传》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民的魂灵”。鲁迅在《华盖集•忽然想到》里说“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通俗的说,就是欺软怕硬,奴性十足。﹙1﹚对于在“凶兽”面前显
鲁迅笔下的国民性与现代幽默,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02中文本(二)
指导老师 罗 华
摘要:鲁迅揭露了国民性的最大希望是唤醒民众,但能理解国民性的,毕竟是少数的知识分子,至少相对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是少数的。到现在这个社会这些理解何为国民性的少数知识分子并没有继承鲁迅的遗愿,相反的却利用了鲁迅的这一发现,去愚弄百姓,去更好的统治百姓。幽默啊,最大的幽默,真正的幽默。
关键词:国民性 现代幽默
一 鲁迅笔下的“国民性”
所谓“国民性” 是指一个民族由于生活在同一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民族意识、民族风格等。
回到小说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小说中展示了国民劣根性的种种表现,下面试作具体分析。
1.主-奴根性(贪婪、卑怯)
鲁迅多次说过《阿Q正传》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民的魂灵”。鲁迅在《华盖集•忽然想到》里说“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通俗的说,就是欺软怕硬,奴性十足。
﹙1﹚对于在“凶兽”面前显“羊”相,小说里表现的何等鲜明。它选取了富有特征性的事例深刻揭示了阿Q 身上这种奴隶性的精神桎梏。
一是写阿Q 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反而一度很得意。阿Q 的“得意”,实际上是受主子欺凌的奴隶又依仗着主子的威势,以便欺凌比他更小的奴隶罢了。
二是写阿Q被假洋鬼子殴打时的狼狈相。打完后,他虽然感到莫大的屈辱,但一到酒店门口,就马上“忘却”了。由于这种“忘却”的祖传宝贝发生了效力,使得阿Q 能够长期安于奴隶生活,几乎泯灭了他的反抗性。
这“假洋鬼子”近来了。
“秃儿。驴……”阿Q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
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⑥——大蹋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
“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
拍!拍拍!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三是写阿Q 向吴妈求婚而遭到赵太爷的敲诈勒索时的反映。虽然有些愤慨,但也没有什么反抗行动,“也仍旧在街上逛”,他又把这仇恨“忘却”了。
四是写阿Q 被当作抢犯受审时所表现出来的卑怯。
他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阿Q疑心他是和尚,但看见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也有满头剃得精光像这老头子的,也有将一尺来长的头发披在背后像那假洋鬼子的,都是一脸横肉,怒目而视的看他;他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
“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
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
“奴隶性!……”长衫人物又鄙夷似的说,但也没有叫他起来。
阿Q 这种奴隶性是千百年来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鲁迅对中国的几千年文明史作过这样的剖析:“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的历史,对劳动人民来说,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这两种时代的更替。〔29〕(《坟•灯下漫笔》)
﹙2﹚“主子性”在阿Q 身上也很明显。
在《灯下漫笔》中,鲁迅指出:“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
作为奴性十足的阿 Q,也有他在“羊”前显“凶兽”的一面。阿Q 遇到对手时,口呐的他便骂,力气小的他便打,但他打的只是小D、小尼姑之流,至于赵太爷、赵秀才、假洋鬼子打他时,他却从不还手,只是默默忍受或抱头逃跑。因为在他看来,赵太爷们有权打他,他也有权打那些比自己更弱小者。别人有权拿他的痛苦开心,他也有权拿小尼姑的痛苦取乐。假洋鬼子有权不准他革命,他也有权不准小D革命。
2 人与人关系的隔膜、冷酷
早在留日期间,鲁迅就认为“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与爱”。〔30〕(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回忆鲁迅》)五四之后,他进一步就这两方面作了深刻的批判。“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31〕(《坟•论睁了眼看》)
缺少爱,也就是冷漠麻木,人与人彼此不关心,缺乏同情。鲁迅说:“群众,椨绕涫侵泄模瑮永远是戏剧的看客。”〔32〕(《坟•娜拉走后怎样》)这是国民劣根性的又一主要表现。
(1)赏玩同胞的苦难。以《祝福》为例。
到底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但祥林嫂周围那些冷酷麻木,赏玩同胞苦难的看客难道不是杀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吗?
在小说中,鲁迅特地用“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芥尘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鉴赏了许多天,早以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等话作了反复暗示。这种鲁镇的看客现象,就是把除自身以外的任何痛苦和灾难都当成一种赏心悦目的对象的体验。它的冷漠无情恰恰是置祥林嫂于死地的温床。
(2)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
国民的麻木冷漠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以《故乡》为例。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早在《故乡》发表之初,茅盾就评述说:“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33〕(《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小说月报》12卷8期,1921年)
麻木冷漠的另一表现是群众对革命与革命者的严重隔膜。以《药》为例。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3 瞒与骗(自欺,欺人,虚伪,巧滑)
有《阿Q正传》为例
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哙,亮起来了。”
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
“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容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4.健忘(马虎,不认真)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