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关于宜昌市农村中小学开设“收视课”情况的调查» 正文

关于宜昌市农村中小学开设“收视课”情况的调查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908

概要:原因之二则归功于电视的“查漏补缺”。在前面我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从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同类课程资源开发明显滞后,而电视做为一种信息化资源,在农村的普及则是快速的、惊人的,这为农村中小学开展以电视为信息源的资源利用创造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契机。电视,《现代汉语词典》所做的定义为:“①利用无线电波传送物体影像的装置。发射台把实物的影像变成电能信号传播出去,电视机把收到的信号再变成影像映在荧光屏上。电视除了用在文化娱乐和教育方面外,也广泛地用在其它技术和军事上。②用上述装置传送的影像。”从定义我们便不难看出,电视具有多种功能,然而,在电视普及率已达到82%的中国广大农村,电视的作用却仅仅停留在文化娱乐上,用在教育上的作用明显发挥不足。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电视提供的可供开发的资源是极其广泛、极其深厚的,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视就是图书馆、博物馆,就是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工厂,频道是其车间,节目是它的产品。”她毫不吝啬地把你所需要的一切展现在你的面前。第一,从内容上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过去的

关于宜昌市农村中小学开设“收视课”情况的调查,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原因之二则归功于电视的“查漏补缺”。

在前面我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从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同类课程资源开发明显滞后,而电视做为一种信息化资源,在农村的普及则是快速的、惊人的,这为农村中小学开展以电视为信息源的资源利用创造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契机。

电视,《现代汉语词典》所做的定义为:“①利用无线电波传送物体影像的装置。发射台把实物的影像变成电能信号传播出去,电视机把收到的信号再变成影像映在荧光屏上。电视除了用在文化娱乐和教育方面外,也广泛地用在其它技术和军事上。②用上述装置传送的影像。”从定义我们便不难看出,电视具有多种功能,然而,在电视普及率已达到82%的中国广大农村,电视的作用却仅仅停留在文化娱乐上,用在教育上的作用明显发挥不足。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电视提供的可供开发的资源是极其广泛、极其深厚的,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视就是图书馆、博物馆,就是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工厂,频道是其车间,节目是它的产品。”她毫不吝啬地把你所需要的一切展现在你的面前。第一,从内容上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过去的历史现代的文明,陶治情操的文艺开启智慧的科学,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等一切领域,它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第二,从存在空间来看,她以频道占有的方式存现,从中央台已开播的10多个频道到各省台、市台、县台,不下于50个,即使在不通闭路电视的边远农村,至少可以收到2个频道的节目;现今由于学校的调点布局,许多农村中小学多集中于小集镇,而这些小集镇,都在闭路电视覆盖范围之内,至少也可以收到10余个频道的电视节目。从笔者自秭归县最贫困的乡?泄滩乡的电视转播站获取的信息来看,该乡已开播了18个频道,而在该县茅坪初中,他们则可以收到32个频道转播的电视节目。第三,从存在时间来看,她是全天候的,无论是早上,还是在傍晚,只要你一打开电视,电视影像便会显现在你的面前。以上种种,让我们感受到了电视做为一种独特的资源给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带来的机遇。

有了机遇,就要抓住。宜昌市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适时开设了收视课,把闭路电视线牵到了班,把电视机搬进了教室,补了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展开双翼才能腾飞》一文中,刘国正先生说:“我和山里的孩子谈话,他们知识面广,举止大方,完全不像穷乡僻壤的孩子。”收视课的开展“不仅(使语文教学)联系了本地的生活,而且联系了大千世界的生活。”因收视课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在我对秭归县一中2002年高三一个文科班学生(此届学生在初中阶段时,该县各初中正开始衔接实验)填报志愿表所做的统计中,竟然发现有16位学生在大学第一志愿栏里填报的是文学艺术、广播电视类专业,占到了该班学生总数的28%!秭归县电视台最近三年的人事变动里,有四位是收视课的获益者!不用再举例了……

三、“把蛋糕做大”

在这里,我仅举以下四个例子:

例一: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地理课:上课的内容是《认识南极》。上课时,地理老师先未让学生预习课文,而是通过电视播放了一段关于南极的“无声”纪录片,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再结合看到的画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假如你是生活在南极的一只企鹅,你将如何向游人介绍你的家乡?请几个学生上台,给这段纪录片配音。在其中,老师结合书上的知识点给学生以点拨。接着,老师播放原声纪录片给学生欣赏。然后,师生互动,就书本上知识与自己的配音同原声纪录片存在的不同进行深入讨论。就这样,一节关于南极的地理课便上完了。请你思考:在这节课中,老师事先从电视节目中转录的关于南极知识的电视片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例二:1998年4月间,刘国正先生一行来宜调研,刚走进城区某中学,便被一群肩扛摄像机、手拿采访本的校园电视台、文学社小记者团团围住。他在《展开双翼才能腾飞》一文中对此事做了生动的描述。“使我最受感动的是那些小记者,有的仅初中一年级,身高不及我的腰部。我一进校门就被小记者包围了。他们问我:‘老师,可以采访您吗?’记者采访是不能拒绝的。他们问了一些相当重要的问题,有些问题我答不出,比如:‘你看了宜昌的语文教学情况,你又了解北京的情况,你认为两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没能答出来。他们态度大方,很有礼貌,谈吐得体,提问明确,说的是普通话。有的小记者肩上挂着照相机,抓拍照片。仅两三个小时,‘采访快讯’和照片就一起刊出了。他们是文学社的,不是一两个尖子,而是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小记者身上闪耀着教学改革的风采。”2001?2002年,秭归县杨林初中先后斥资近6万元,购回了电视节目录制、电视台信号接收、电视信号播放设备以及18台25#高清晰度彩电,办起了校园电视台。秭归县茅坪初中的校园广播室已向镇广播电视站写了在暑假期间协办镇广播的申请……

例三:宜昌市一中校园电视台在学生组织的科学探索课中录制的《香溪探源》纪录片被中央电视台CCTV?7台选用,在2003年5月得以全国播放;在秭归县泄滩初中,由于微机老师出差不能上课,他们便将教育台《跟我学电脑》节目录制下来,解决了上课缺老师的问题。

例四:“非典”肆虐时期,北京等地开播了“空中课堂”,秭归县电视台也将其落地,秭归县实验中学便组织学生与老师听了几节由全国特级教师上的课,在听课过程中,结合特级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课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了讨论,过了一把“远程教学+教室学习”瘾。 有的老师还说,借助“空中课堂”对学生进行集中教学,既可以给课堂教学插上现代教育的翅膀,又能弥补网络教育师生不能进行面对面教学的缺憾,真可谓“一举两得”。

也不用再举例了,大家已知道该怎么做!

四、反思与展望

收视课对于每所学校来说,是一件新事物,认识它需要一个过程,在“摸石过河”的过程中,各学校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反思;已取得的经验,我们要进一步研究,以形成体系:

一、不要让语文老师唱独角戏。本来,收视课是因语文教研而兴起的,但收视课绝不能只由语文老师来组织。我们既要充分发挥语文老师在收视课教学中的先在作用,又要让其它学科老师参与到其中来,使电视作为一种常用资源成为各科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工厂。收视课上,不能只有语文老师的身影,要根据所涉科目的内容由相应学科的老师到堂管理、指导收视,学校也要随时检查,以免收视课挪作他用。

二、不要让固定时段束缚手脚。由于课表排的上收视课的时间大多在晚上,其他时间便不能上收视课,正课更不能用来上收视课,而有些需要看的节目却不是在晚上播放的,如果该校没有转录设备,便会造成正要看的电视节目看不到。像党的十六大、香港回归、世乒赛的转播,不是在晚上,学生又喜欢看,遇到这种情况,学校就应想办法,灵活调整上课时间;也可以采用录像机将节目录制下来,在集中时间播放,以解决这一矛盾。收视内容也存在因固定时段的节目较为单一,使学生收视兴趣发生由高到低的变化,最后觉得索然无味,造成收视效果低下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培养兴趣点入手,开展多样化收视加以解决。

三、密切关注“三个走向”,逐步建立收视管理网络。在调查中,我惊喜地发现,收视课正在朝着以下三个方向良性发展:

一是由随意性走向规范性。1996年秋,秭归县杨林初中开始开设收视课。当时,收视课还没有上课表,开设形式就如打游击一般,遇到重大事件或者重要的文艺节目,就打开电视组织学生收看,也有老师根据临时情况自行决定上收视课的,总之随意性太强,收视效果也不明显,有时还有负作用。比如:有的班级上课没有事干了就让学生看电视,美其名曰上收视课,实则扰乱了学校正常的上课秩序,影响了教学。经过近三年的摸索,他们逐步形成了“集中管理、灵活安排、注重实效、督导落实”的十六字管理要诀,收视课上得有声有色。长阳县由县教研室统一发文,对全县收视课进行“五有”管理,做到了有计划、有教案、有手记、有活动、有效果:所谓有计划,即合理安排收视时间,科学选择收视内容,确定能力训练目标和德育目标,采取固定收视与灵活收视相结合的办法,为学生收视导航。所谓有教案,即落实具体收视时间、场地、电教设备,根据教学进度及能力训练规划选择相对单一的收视内容,找出收视与教学、德育,课内与课外的衔接点,落实收视手记及迁移训练活动,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所谓有手记,包括重点摘录、影视短评、收视心得、栏目写真、类比联想、对比感受等内容,要求有新意、有亮点。有活动,即结合收视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广告设计、栏目表演、主题辩论、新闻调查等丰富多彩的迁移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果,即以文集、板报、展览、表演等形式展示收视效果。从最初的随意性到现在的规范性,收视课所走的路正表明,她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必将成为在农村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也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