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语文,你的彼岸在哪里? ——追寻“新语文教育”梦想» 正文

语文,你的彼岸在哪里? ——追寻“新语文教育”梦想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48

概要:语文,你的彼岸在哪里? ——追寻“新语文教育”梦想 木棉 一、语文,我为你快乐吗? 在一所农村中学里,我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那是一个美丽的开始。那时很崇拜魏书生老师,也在教学中把一些好点子用上了,比如让学生课前三分钟“哇啦哇啦”(即兴讲话练习),比如指导学生自学,比如讲解课文时的“商量商量”(对话式,讨论式),虽然只是依葫芦画瓢,只是模仿些皮毛,在老师学生心目中已经是与众不同了。那时教得很懒,从来不查生字词,都是学生自己在课前或者课上查的,我只是把难的写上黑板,让小家伙们抢着去注音,抢着做解释;还常常让他们按学习小组讨论问题,我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他们围坐成一圈,一起读,一起说,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我看着就得意。最“差劲”的孩子在我的课堂里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精彩的表现——哪怕这“精彩”也可能只是他跑在最前面,为大家注了一个音。课堂里书声朗朗,课堂里欢声笑语,课堂里自由自在。 那时从来不拿分数要求他们。可能是因为他们平时的表现实在让我喜欢到总是忘了分数,可能是因为初涉教坛看每一个孩子都顺眼,可能是单纯快乐的心还没有被分数的枷锁套牢。总之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把分数当成一回事

语文,你的彼岸在哪里? ——追寻“新语文教育”梦想,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语文,你的彼岸在哪里? 
——追寻“新语文教育”梦想 

木棉 

一、语文,我为你快乐吗? 

在一所农村中学里,我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那是一个美丽的开始。那时很崇拜魏书生老师,也在教学中把一些好点子用上了,比如让学生课前三分钟“哇啦哇啦”(即兴讲话练习),比如指导学生自学,比如讲解课文时的“商量商量”(对话式,讨论式),虽然只是依葫芦画瓢,只是模仿些皮毛,在老师学生心目中已经是与众不同了。那时教得很懒,从来不查生字词,都是学生自己在课前或者课上查的,我只是把难的写上黑板,让小家伙们抢着去注音,抢着做解释;还常常让他们按学习小组讨论问题,我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他们围坐成一圈,一起读,一起说,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我看着就得意。最“差劲”的孩子在我的课堂里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精彩的表现——哪怕这“精彩”也可能只是他跑在最前面,为大家注了一个音。课堂里书声朗朗,课堂里欢声笑语,课堂里自由自在。 

那时从来不拿分数要求他们。可能是因为他们平时的表现实在让我喜欢到总是忘了分数,可能是因为初涉教坛看每一个孩子都顺眼,可能是单纯快乐的心还没有被分数的枷锁套牢。总之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把分数当成一回事,却总能在期末顺理成章地考在最前面。 

最果断最骄傲的举措是让孩子们写日记,有时候晚上没有电,他们就点着蜡烛上自习,我也就常常借着他们的小煤油灯检查他们的日记。作文也是常常让学生自己改,当时不知道从哪里听来一句话:“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我固执地信任着其中的道理,且坚定地去做了。记得当时也有人讽刺说“改革改革,不改作业”。我现在竟然不知道自己当时是靠了一种什么信念坚持下来的,总之,我照样和我的学生在愉快中编织我们的课堂。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我们还一起去考察了当地有名的“陈方桥”,因为要写作文,他们借来皮尺,一本正经地测量,还到“民间”询问建桥的历史,请老人讲述传说中那个很美的“陈家姑娘方家讨”的巧媳妇的故事…… 

那是我十几年教书生涯中最快乐最轻松、语文课上得“最语文”的两年。学生都因为在我的班级、有我上语文而自豪。 

后来到了城里,一切都变了。 
我学会了拼命应试,学会了搜罗课本里的知识点,学会了拿模拟试卷对付学生,虽然课也一直受欢迎,却开始感觉到内心难于言说的痛苦了。 
痛苦往往被超出别人几分的成绩所带来的“认可”而淹没。一切理所当然,我也就在理所当然中麻木着自己对语文的感觉。 

人对任何一件事情都一样,太热爱了,就太使劲,投入得太辛苦了,就发现内心需要有一个支撑。用那首流行歌词说,就是“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去追求”。 

理由是什么呢?仅仅是高出别人几分吗?可我分明感觉,得到那几分的同时也就剥夺了我和学生太多的乐趣。语文成了枯燥自己也枯燥学生的负担,许多时候,明明很有意义的事情,一想到“是不是对考试有用”就战战兢兢不敢去做。可恶的是,应试的愈演愈烈让多数老师(尤其是理科老师)、学生和家长对语文持一种“可有可无的”、“可学可不学”的心态,甚至有学生在高三毕业时对他的语文老师说:“老师,我怎么会感觉好像语文什么也没学到?”这一问可让我们吃了一惊。我们天天那么辛苦地备课、周到的讲课,细致地批改作文,竟然收获一个“什么也没有学到”的评价。够惨。 

细细揣摩,学生说“学不到什么”是在情理之中的。高中比初中多了些什么?只不过那几篇并不讨人喜欢的课文而已,什么该讲该学的,小学初中都学了,高中语文在学生心目中只不过是在重复,早腻歪了。人家其他学科老师都给学生些新知,唯有语文在“重复过去”。更何况,考试时语文好的也高不了多少,语文差的也低不了多少,那些题,做了那么多年,能读懂汉字的人,谁都可以拿个马马虎虎的分数。可不,看那些平时写作文顶呱呱的人,考试作文比最差劲的多不过十几分,只相当于一个应用题。与其在语文这劳命伤财不挣分的科目上耗神,不如多做几个理科应用题合算。 

于是不要谁怂恿,语文就渐渐被学生疏远、冷落、鄙视,语文理所应当地被打入冷宫,打入“第三世界”,越是重点中学越是如此。 

最尴尬的是有一次学生给老师打分,统计结果是语文组整体最差。学校领导着急上火地去查教案,查作业,发现并不是老师们不用心,相反,那“功夫”可能远远大过理科老师。其实语文老师心理清楚,语文是在夹缝中两难,一味应试,课堂乏味,学生不喜欢,老师也没劲。你想上活语文,学生又觉得是耽误大好时光,一句“考试管用吗”,断送了所有热情。 

语文老师在两难中无所适从。 
语文,本来应该是最生动最有味最有情趣的一门课程,带给我们的却不是快乐,学生眼里,它是最没有用处、最没兴趣的学科;老师呢,更多的是“越教越不知道怎么教”的茫然和教得真没劲的厌倦。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想给自己一个交代,否则靠什么支撑我们去走语文的路?要知道,追求分数的快乐毕竟是短暂的,那远远不足于支撑我们的教育理想。没有理想的单调重复是枯燥的也是可怕的。 
这种心理让我渐渐由热衷试题训练转而怨恨起考试来,把语文带给我的所有不快乐都归咎于考试。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做着一桩事情,就是大力声讨考试,以替“语文抱屈”、替语文老师含冤,更想在应试中为我们的学科寻找一条出路。 

于是我想尽办法,拼命突围,但却越来越感觉迷茫。 
二、从圈外“炮轰”到圈内“起哄” 

困惑不只是因为不快乐。整体反观语文教学,确实存在太多遗憾。 

从语文学科学生学习结果来看,学生经十几年的语文学习,花费了相当多的学时,但语文能力的低下仍甚为明显,普遍的情况是作文语言枯燥乏味、内容贫乏干瘪,知识面狭窄,见解浮泛肤浅,思维板滞迟钝,缺少个性、众口一词、千人一面。阅读方面,更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阅读品味低俗,阅读能力低下,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应有的阅读意识。 

另一方面,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语文学科在各科评价中地位普遍偏低,人气不足。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又在哪里?从圈外“炮轰”到圈内“起哄”,人们纷纷为语文把脉寻医。“语文教育害死人”的激愤之声过去了,“圈内”虽反应不是那么迅捷,毕竟也开始内部“起哄”了,从教师到专家,都被搅进了关于语文“性质”的论争中去。 

有人说,是因为现行考试制度出了问题,不是语文一门学科的事。想改变,就要动根本。 

有人说,“语文课程性质当是言语性”,语文教学应该把指导主体语言实践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建设生活视作中心任务。既反对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的“非人教育”,也反对人品人格人性人才的“精神教育”。(潘新和《语文课程性质当是“言语性”》《中学语文教学》2001.5) 

有人说,如果说“语言知识教育论”的语文课程观就是学习语言,那么“语言文化教育论”的语文课程就是学文化,它们都不是学言语。前者实际上把语文变成一种“工具实践”,后者把语文变成了“精神实践”,前者把语文课程价值定位在“工具智慧”上,后者把语文课程价值意义定位在“情意智慧”上,而语文教育却是“言语智慧”教育。(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有人说,问题在于“语文与文学分野渐趋加重的缘故”,语文教学的终极思考应该是“美的追求”,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学习者认识美、把握美、追求美、创造美。(刘颖《语文教学,世纪末的尴尬》) 
认为问题出在语文内部的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洪镇涛先生在“语文教学本体改革”试验课题中作出的表述):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那就是以学生“研究语言”取代“学习语言”。语文教学长期以来被当着一门知识性和纯理性的学科来对待,过多的知识传授、过多的理性分析,削弱乃至取消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最基本的感悟。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阐述,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帮助和指导学生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语言上来,尤其要重视朗读和背诵。(钱梦龙《评洪镇涛先生语文教学本体改革》)这算是言语教学内部分析中对病症把脉最为高明的真知灼见了。由此引发了一个关于语文教学“彼岸”的结论,“回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即学习语言上来,也就是把培养、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1] [2] [3] [4]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存在问题的思考